原标题:寻找“数学之美”——东北大学92岁老教授手写“亲民版”高数参考书

新华社沈阳7月12日电(记者王莹 彭卓)之于你,数学是什么样的?

是千里之外的“高冷”,还是俯下身姿、一看就懂的“亲民”?

  年过九旬的东北大学理学院教授谢绪恺。图片由东北大学提供。

年过九旬的东北大学理学院教授谢绪恺,与他悉数手写、十余次审校、近日出版的高等数学参考书《高数笔谈》,解答了这个问题:数学纵然神秘,但教数学的人要摘掉那层故弄玄虚的面纱。

原来,数学是美的,犹如人类思维的体操。而这位鲐背之年的老人,以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向“数学之美”表述着最质朴、单纯的好奇心与探知欲。

让工科数学成为“下里巴人”

“高数题只有两种。第一种:这也用证?第二种:这也能证!”

这句在理工科学生中广为流传的戏谑,也侧面展现了高等数学的玄妙与高冷。

“我国现行的高等数学教材品种单一,而且偏重演绎推理,很难兼顾工科学生的特点。因此,时常事倍功半。”

  东北大学理学院教授谢绪恺年轻时近照。图片由东北大学提供。

在谢绪凯看来,真正好的数学教育,是将复杂的东西简化,让普通学生也能掌握相对深奥的理论知识,并迅速转入实际应用。“一本好的高数参考书,一定是深入浅出,大学生 一看就懂 的。”

为此,2015年,90岁的谢绪恺,许下了一个朴素的心愿:写一本接地气的高数参考书,让学生尽快手握高数这块工科“敲门砖”。

此后,老人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伏案时光:手写22万字书稿,笔绘100多张图表,审校10余次……“用浅显的语言来说明深奥的数学原理”,成为老人数易其稿的唯一目标。

2016年12月,“亲民版”《高数笔谈》出版了。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谢绪恺以谦逊的笔法写道:“这本书的主旨就是 数学问题工程化,工程问题数学化 。直白地说,就是使工科数学通俗化、接地气,成为 下里巴人 。所以,这本书多是树根,少有枝蔓……”

用婴儿未来身高比拟微积分极限问题,用龟兔赛跑解析拉格朗日定理,用扔小球模块讲解中值定理……朴实易懂的语言、简要清晰的内容,无时无刻不在启发着读者进一步思考,体会数学的玄妙与魅力。

  东北大学理学院教授谢绪恺授课。图片由东北大学提供。

“虽然这本书只有184页,却承载着谢老沉甸甸的赤子心愿。”东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向阳感慨道,谢老用全部稿酬自费购书,赠送给学生、同事和同行们,还为学生们在书上题写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勉励大家知善前行。

“谢老前几天还叮嘱我,这本书再版时,一定要将书中的不当之处改过来,还要丰富一些内容,不能辜负读者的厚爱。”向阳说。

“这本书的语言生活韵味很浓,没有那么枯燥,对我们工科学生有很大帮助。”冶金学院硕士研究生田雷是这本书的“第一读者”,曾应邀作为学生代表提出修改意见。“这本书增加了学生对高数、数值分析、最优化等课程的理解,对科研数据分析也有很大帮助。”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

追求真理、接近真理的幸福感,会让人觉得数学如此之美,人心如此年轻。

1925年出生于四川广汉的谢绪恺,乍看起来头发花白、身形瘦削,90多岁的高龄有着七十几岁的矍铄精神。这个说话带有浓重的四川口音、为人谦逊平和的“小老头”,坚持以小数点后一位计算年龄,告诉记者自己周岁91.6岁,还可以拥有大把时光。

其实,这位其貌不扬的低调老人,曾有着“显赫”的过去: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东软的创办者刘积仁等一批学术精英的老师;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的学术能力就得到了钱学森、秦元勋等名垂一时的“大咖”认可;他在32岁提出的“谢绪恺判据”,让国际控制学界第一次出现了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研究成果……

在谢绪恺看来,数学是有魔力的,那种魔力可以让人忘记解题过程的苦思冥想与寝食难安。“当找到答案并且得出证明的那一刹那,成功的兴奋与激动,会战胜所有的劳累与辛苦。”

“数学教育应担负起理性文明和科学精神启蒙的使命。因为数学是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利器,更是人类思维的体操。”从1994年刚组建东北大学理学院时,担任首任院长开疆拓土,到引进人才、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零的突破,这位早到了含饴弄孙年纪的老人每天废寝忘食,认真思考并规划着数学与教育的未来。

“从1950年我走上讲台讲数学,到2005年走下讲台,屈指算来,整整55年,始终深深地热爱着这个学科。”摩挲着教材,谢绪恺坦言自己从未对数学感到厌倦。“数学是最好学的,因为它讲道理。数学的逻辑力量,可以给人追求真理的勇气。”

从“铸剑”到“用剑”,“数学之美”没有疆界

“好感动”“这样的老人,这样的教授才值得我们尊敬和热爱”“这样的老师请给我一打”……随着谢绪恺老人手写教材的故事在微博流传,上万名网民为其点赞,各式赞许评论数千条。

“通过这本书,谢老师教给了我们怎样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改革。”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柴天佑表示,谢老对学生充满了爱,老师只有以身作则、认真负责,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

东北大学1978级校友、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宋铁瑜回忆道,谢绪恺老人讲课是出了名严谨认真、深入浅出,经常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课后答疑环节,不管被多少学生重重包围,不管问题有多难,他都能对答如流,学生们也是发自内心地佩服他。”

“还记得有一堂课要讲的定理比较难,他就问同学们早餐都吃了什么,有同学说 吃了馒头 ,他说 我就从馒头讲起 。下课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宋铁瑜说。

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通俗易懂的《高数笔谈》,并非老人的封笔之作。

老人告诉记者,目前自己正准备写《高数笔谈》的姊妹篇《工数笔谈》。“如果说数学专业的学生学数学是 铸剑 ,那么其他专业的学生更需要 用剑 。我想通过一本理论高度联系实际的辅导资料,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简单,打消学生的畏难心理。”

“没有用不上的数学,学生是我不竭的动力之源。”望着窗边斜挂的夕阳,谢绪恺老人露出了恬淡的笑容。“中国知识分子讲究 立德、立功、立言 ,我自持无法全部做到,便挑选自己能够做到的一点,就是 立言 ——把自己毕生所学集结成书,方便学生参考借鉴。”

“如果我的著作能够对学生有一点点的提升,那我就会非常快乐。为学生、为科学付出,就是我的幸福。”这,就是一位老者的为学之心、师者之道。

(原标题:寻找“数学之美”——东北大学92岁老教授手写“亲民版”高数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