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观园众多的女性中,妙玉算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她不是贾府的亲属,不是贾府的姻眷,也不是贾府的仆婢,更不同于贾府从姑苏买来学戏的女孩子和小尼姑、小道姑一流,而是由贾府礼聘为栊翠庵住持、出身于“读书仕宦之家”的女尼。这样一个人物,在以描写贾府盛衰为主线的《红楼梦》中,似乎是无足轻重。然而,作者曹雪芹却将她列入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薄命司看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不仅如此,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还将她排在史湘云之后,贾迎春之前而居于第六位。由此不难看出,妙玉应该是书中一个颇为重要的、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和加深主题思想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妙玉的故事一共只有五处,真正有妙玉出场,使我们既见其人又观其行的,只有栊翠庵品茶和凹碧馆续诗两处。仅这五处,作者已以精炼的笔法把妙玉的灵魂展现在读者之前,使读者感觉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呼之欲出的妙玉形象。她表面的冷,正是内心的热;表面的超然,正是内心的烦恼;表面的落落寡合,正是内心的感情炽烈。这些看来相反的东西,都统一在妙玉的身上。妙玉是一位正当妙龄的大家闺秀,而且“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她完全有权利得到她应该得到的东西。不幸的是,她入了空门,成了长伴青灯古佛的幽尼。然而,她的出家,是由于“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同前),并非出于自愿。“修行”而又“带发”,足见她并不是四大皆空的悟道者。她虽然身在空门,但她的胸膛里依然跳动着一颗青春的心,以及由这颗心引起的对于生活的热望。应聘到荣国府,是她生活历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从此她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在无声无息之中,便在贾宝玉身上寄托了一个近于朦胧的,但却是真诚的希望。栊翠庵品茶时,对于同性的刘姥姥吃过的“成窑五彩小盖钟”,她嫌腌臜,却将“自己日常吃茶的那只绿玉斗”给异性的贾宝玉使用。连与世无争的李纨都觉得“可厌”的栊翠庵住持妙玉,到底还是让贾宝玉把红梅折了回来,而且不要人跟着,“‘……有了人,反不得了’”。收到妙玉庆贺生辰的帖子以后,贾宝玉自己明白:“‘……因取了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可见妙玉并不把别人的生辰放在心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了以上这些情节,对妙玉同贾宝玉的关系还能作出别的解释吗?妙玉钟情于贾宝玉,并非羡慕荣国府的赫赫门第,而是有其思想的必然。妙玉自幼受到父辈的熏陶,平时十分欣赏《庄子》,又常常称赞宋人范成大“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的诗句,足见她接受了蔑视传统礼法,追求超脱物外的思想影响,因而形成孤芳自赏,傲岸不屈的品格。同时,多年的佛门生活,又使她习惯于野云闲鹤,淡泊自甘的行径。因此,就构成了她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遵礼法,不附权贵的叛逆性格。所以只有从贾宝玉那里,她才发现共同的志趣和理想;也只有从贾宝玉那里,她才真正获得理解与同情。这就是妙玉所以倾心于贾宝玉的思想根据。可以这样说,从思想倾向来看,妙玉比之林黛玉更同贾宝玉“心心相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她只能把她的秘密深深地埋在心底,即使在贾宝玉面前,她也故作偏激之态,给人以更为冷漠的印象。明明连“自己日常吃茶的那只绿玉斗”也给贾宝玉使用,却偏“正色道:‘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们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明明怀着一腔热忱为贾宝玉生辰祝福,却偏在贺帖上写下“槛外人”三个冷冰冰的字,万缕柔情掩盖在严峻的言词之下。妙玉的性格是十分复杂的,邢岫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是一个颇有见地的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楼梦》的读者,一般都对宝、黛的爱情寄予同情和惋惜,其实,妙玉的爱情悲剧更甚于林黛玉。林黛玉是贾府的近亲,她虽然寄居外家,但还有已故盐政小姐的身份以资护持;妙玉则家世淹没,孑然一身,虽受贾府礼聘,却是寄人篱下。林黛玉和贾宝玉自幼生活在一起,可以耳鬓厮磨,长日相伴;而妙玉与贾宝玉不仅不能亲近,甚至见面的机会也极少。林黛玉尚有紫鹃可寄腹心;而妙玉跟前的两个老妈妈和一个小丫头,显然都不理解她的心事。林黛玉是待字闺中的少女,她自己和别人都可以名正言顺地考虑她的终身大事;妙玉则被视为皈依三宝的女尼,完全被剥夺了爱情和婚姻的权利。

妙玉的悲剧还不限于爱情,她的结局也是十分不幸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关于妙玉的画图、判词和《世难容》曲子中,都一再透露了她未来的命运,所谓“……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所谓“……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正是妙玉结局的形象概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妙玉的身世是凄苦的,爱情是不幸的,结局是悲惨的,尽管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然而卓尔不群,世间难容,“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在妙玉的身上,有很多黛玉的影子。连名字也如此的相近,同是冰清玉洁的“玉”,所不同的是,她占了一个“妙”字,黛玉却是一个“黛”。是不是曹雪芹当初拟定人物名字的时候,就大有玄机,另有所指,似在告诉我们:妙玉,其实就是修身世外的黛玉,或黛玉,即是俗世中的妙玉。不是笔者非要拿她们二人相提并论,实在是她们身上有很多共通之处。首先,黛玉、妙玉气质相似,才华相似。太虚幻境“红楼梦”曲子说黛玉是“世外仙妹,阆苑仙葩”,黛玉原是前世的绛珠仙草转世;而说到妙玉,则称其为“气质美如兰,才华薄比仙”。都占了一个“仙”字,可见在曹雪芹的笔下,她们都是神仙一样的人物。黛玉在葬花吟里自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突出黛玉性格当中的“冰清玉洁”;妙玉的判词叫“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同样是冰清玉洁,可惜,却不幸终陷淖泥污秽中。两人的才华也不分伯仲,黛玉的诗才在大观园独领风骚,无人能出其右;妙玉的诗才也非比寻常,凹晶馆联句,她一人便把黛玉和史湘云的联句一口气续完,足见其深不可测的文化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黛玉、妙玉身世、遭际也出奇的相似。同样的读书仕宦之家;同样的自幼多病;同样的父母早亡;甚至同样的寄身篱下。所不同的是,同样是面对癞头和尚的点化,黛玉父母舍不得黛玉,把黛玉留在了身边,没有让她出家;而妙玉的父母则采纳了癞头和尚的建议,让妙玉带发修行,做了尼姑。连性格他们两人也出奇的相似,黛玉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而妙玉则是孤芳自赏,好洁成癖,“万人不入他的耳目”。一个爱说就说,爱恼就恼,一个则“不合时宜”,孤傲成性。两个人的人缘似乎都不太好。黛玉在贾府下人眼里,是个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子的贵族小姐。袭人动不动就拿黛玉的性格说事,总是说宝钗如何如何大度,黛玉如何如何刻薄之类;而妙玉,也孤傲奇谲,不喜奉迎,为大观园里的上上下下厌恶,连菩萨一样的李纨都说,“可恨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可见妙玉何等的不得人心。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共通之处,两个人都是怡红公子贾宝玉的红颜知己。所不同的是,黛玉在俗世,做了宝玉心中唯一所念的梦中情人;而妙玉在槛外,只能做贾宝玉心气相通的知己而已。宝玉对林黛玉的爱,自不必说,几乎整部《红楼梦》,都在洋洋洒洒地述说宝哥哥对林妹妹的爱恋。而宝玉引妙玉为知己,彼此心气相通,互为敬重,也在书中或明或暗地略有体现。“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宝玉在诗中将妙玉不自觉地比作了月宫中的嫦娥,足见妙玉在宝玉心中的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整个大观园,虽然千红万艳,姐姐妹妹一大堆儿,但宝玉真正的知己,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黛玉,一个就是妙玉。所以说妙玉是钟情宝玉的另一个林黛玉,是黛玉身世命运的补充;是一个人的两种状态,一个在俗世,孤高自许,目无下尘,那是黛玉;一个在世外,带发修行,却尘缘未了,那是妙玉。妙通假为“庙”,妙玉者,“庙”玉也,暗指妙玉其实是藏身庙宇中的黛玉。黛玉即是妙玉,妙玉即是黛玉,妙玉和黛玉谜一般的微妙关系,关键点在一个“妙”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