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台仅仅火了一年,这个行业就由热到发烫转为危机四伏了。增长已经放缓,眼下它陷入了集体悲观,数以千计的直播平台进入了盘整期。前投资人、现熊猫直播副总裁的庄明浩说,对很多排名靠后的直播公司来说,这场战役它们不过打了半年一年,市场就已经进入最后一局。那些辛苦走到头部的直播平台,日子也不好过。直播行业第一只独角兽映客,正打算将50%以上股份卖给本土公关公司宣亚,直播行业中独立APP的用户总规模持续下滑。

用户的留存率,成了直播平台当下最焦虑的问题。最开始来的肯定就是对直播最感兴趣的,慢慢的水洗过一遍之后,你不停地再拉,再买,流量的质量就会变差,留存率又会降低。投资人仍然在往直播行业砸钱,不过,拿到钱的都是有用户“刚需”的游戏竞技类直播。过去两个月里,各大直播平台融资超过30亿元,熊猫、虎牙、花椒都拿到了钱。因此,各大主播开始“秀下限”,博取看客的眼球。

直播不再新鲜之后,“直播+”概念出来了:直播+教育/电商/医疗……但直播和各种垂直行业的结合,在PC时代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在移动直播时代依然如此。

为了“博眼球”出位,网络直播的底线逐渐失守。有一部分主播铤而走险,公然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甚至是作出非法的行为。在这种“眼球经济”的背后,暗藏着外人所不能理解的逻辑与焦虑。主播需要用自己的才艺和努力去争取自己的粉丝,这和任何一种表演工作、任何一个行业的淘汰机制都是一样。博眼球只能暂时被围观,而真正有内容且内容有价值的主播才会在这轮淘汰战中生存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也迅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相对2016年的“直播元年”,2017年是个直播“严年”。主管部门几乎是一月一查,就在上个月,文化部刚刚关停12家平台,处分了包括虎牙、YY、龙珠在内的30家知名平台。网络直播平台可以多吸纳有积极向上原创内容的主播入驻,严厉打击炒作、突破道德底线获取关注的直播乱象。同时也要明确网络直播平台应该落实的主体责任,应当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信息审核和信息安全制度,完善值班巡查、应急处置等管理措施,让网络这个平台更加清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