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记录历史的书籍更是浩如烟海。这些史书的写法和体例都是一样的么?怎么区分他们呢?

先看西周,这一时期刚刚开始出现了记录历史事件的文献,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史书"的雏形和碎片,但是这些文献并不成系统,这样的记录也不是政府主导的。直到孔子最先对这些散乱的历史文献进行了整理,集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史书《尚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

而孔子的家乡鲁国那时候已经有官方的史官对鲁国历史进行记录了,孔子在这些史料的基础上整理编撰成《春秋》,就是《三国演义》中关二爷走到哪带到哪的那本书。《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编年体史书,就是按照年份的自然顺序记录历史。后来左丘明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春秋》进行了内容上的丰富和注解,著成《左氏春秋》也叫《左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传

接下来是大咖出场了,西汉武帝时期的史官司马迁在遭受腐刑(就是后世常说的宫刑)后用他的如椽巨笔写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书——《史记》。注意!这是一部通史,就是从尽可能获得的史料的最早时间写到自己生活的时代,史记就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一直写到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这得多么了不起!再次注意!这是一部纪传体体例的史书,就是给历史人物做个人传记,这又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迁修史记

后世既把《史记》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又把《史记》看作是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更为著名,也更为贴切,谓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两个方面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要知道鲁迅先生可是一流的文学家,以他的眼光来看,《史记》写得堪比纯文学的高水平作品《离骚》。与之相对的是《春秋》的写法,特点是内容写得非常的简单,惜字如金,后世也有“春秋笔法”的说法,当然这也与当时的书写工具都难于获得有关。可以想见,古时候的读书人得有多爱司马迁,因为这本历史书写得比小说还好看,就算拿到课堂上看老师也不会批评和没收。

接下来,东汉的班固作《汉书》,是二十四史的第二部。但是它也创造了一个第一,这是第一部“断代史”,也就是只记录一个朝代的史书。上面刚刚说到《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但是除了《史记》外其他的二十三部史书就都是断代史了。还有一个情况在《汉书》之后也发生了变化,那就是以后的二十二部断代史都是由后来取得政权的朝代为前朝修史。这里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按理说民国应该为清朝修史,但是由于民国的政权统治实在是混乱不堪,于是这件事儿就没能做完,所以今天清史只能叫做《清史稿》就意味着这是一部未能完成的史书,也就不能算在二十四史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书

还有一部重要的史书需要提及,那就是北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这也是一部和《史记》一样的通史,从东周的周威烈王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总共1362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治通鉴》和《史记》以及其他的各个朝代的断代史是有重合的时间段的。《资治通鉴》中的内容主要是有关治乱兴衰的,写出来供统治者参考借鉴。这部通史与《史记》的体例不同,是编年体史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治通鉴

上面的内容也许有点混乱,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史书的分类,总结如下,史书(不包括野史)可以分两个维度:时间和体例。

时间上可以分为“通史”和“断代史”:通史有《史记》和《资治通鉴》,而二十四史中的其他二十三部都是断代史。

体例上可以分为纪传体和编年体:以《史记》为代表的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而《春秋》和《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