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业的死,民间传说是潘仁美借刀杀人。

正是因为这么一个民间传说,让北宋的名将成了千古的奸臣。

历史上本无潘仁美,倒是有那北宋名将潘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仁美剧照

潘美,生于距离北宋开国35年前(公元925年)。生于河北,长在军校行伍之间。周世宗时,他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年轻将领。世宗征西北时,他是永兴军护军。宋太祖赵匡胤没有即位前,对他也是格外信任。

陈桥兵变,世人大概只知赵匡胤、石守信、高怀德等风云人物。似乎忘记了潘美。可那潘美却是拥立赵匡胤称帝,宋朝建立后,屡立战功的名将。

登基时,赵匡胤命潘美召集后周宰辅,晓以大义,并晓谕改朝换代的圣旨;

陕西军阀袁彦心怀异志,是潘美单骑入长安,迫使袁彦入朝;

979年,北伐契丹,更是节节胜利,被封代国公。

...........

潘美南征北战,为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与史称“良将第一”的曹彬相提并论。

可就是这么一位,北宋名将,赵匡胤倍加赞赏的勇猛之人,成了千古奸臣。

历史,终究还是造就了太多不公。

宋朝是历史上最懦弱的朝代,尽管两宋文彩斐斓,名臣辈出,但仍然无补宋朝的积弱。

两宋,尤其北宋的羸弱历史原因暂且不言,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宋朝未能控制住燕山与长城,北方的边防没有屏障,始终直接暴露在北方骑兵的凶猛攻击之下。

那么自然而然的,在没有缓冲地带的情况下,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也正因为如此,人民需要那些可歌可泣的民间传说。自然,其中最著名的是杨家将。

这可以说是大背景。

历史也正是如此,10世纪末,在连灭南唐、吴越、北汉三个国家之后,太宗赵光义认识到必须收复燕山,控制长城。于是他派出两路大军北伐辽国。

东路由灭南唐而声震朝野的大将曹彬率领直捣燕京。

西路由大将潘美率领〔即传说中的潘仁美〕,又山西中部向北部进发,欲收复山西北部长城。

两路的战况都不佳。

东路军的曹彬能让南唐后主李煜仓惶辞庙,却敌不过萧太后率领的南北两院的奚族骑兵。最终落了个全军覆灭于燕京南白沟河一带,自己个儿一人一马逃回。

西路军,杨业(即杨继业)为副统帅,协助潘美。986年他们连下寰、朔县、大同、应县等山西雁北地区。同年7月,辽军主力反击宋西路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忠烈杨家将剧照

陈家谷口(即演义中的两狼山)一战,潘美与监军王侁未接受杨业的作战方案,迫令其出战;当杨业失利时,又未予以接应,致使杨业被俘,绝食而死。

杨业的死,民间传说是潘仁美借刀杀人。但从历史分析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西路军的主要任务是掩护各州人民撤退内地。

按照《宋史》记载,缺乏作战经验却大权在握的监军王侁,却迫使杨业出击。敌众我寡之下,杨业只得与主帅潘美、监军王侁约定在陈家谷口(即演义中两狼山)预设强弩步兵接应。

计划虽好,却耐不住缺乏作战经验的队友。为了争功私离防地的监军王侁、刘文娱玩忽职守。杨业突破辽军重围,浴血转战到陈家谷口,已经矢尽弓折,却发现接应人马早已逃走。也就有了后来,杨业之子延玉,部将贺怀浦等皆死于乱军之中。杨业负数十创被俘,绝食而死。

那么这与潘美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宋史》的说法,潘美与杨业立场都是主张声东击西。若论有过,有二:

监军王侁要杨业出战,潘美没有力争,是为其一;

王侁军离开防地时还曾予以制止,是为其二。

细细看来,潘在其中的责任不大。战争结束后,两个监军皆被撤职发配,潘美担了一个降职处分。

那么问题来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潘美成为了潘仁美,成为陷害杨业的奸臣呢?

仔细观察中国古代小说、评书等艺术作品,你会发现,中国历史上皇帝都是“正确的”、“圣明的”,他们做的事情都是必胜的。

其实,很好理解,作为中央集权的一种最普遍的现象。如果皇帝不圣明,不正确,作战失利的话是会影响皇权帝位的。那么历史就会重演,会倒退。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有道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皇帝位了自己的面子,为了帝位,必须要找一个替罪羊。

宋太宗赵光义派出两路大军北伐辽国这事儿,两路惨败。东路的曹彬暂且不讲(非本文讨论),西路的主帅潘美自然难逃其责。

潘美成了那个最好的羊羔。

所谓,“一帅无谋累死千军”之罪就刚刚好。

老百姓呢,他们不知道,他们也不关心什么原委。再加上《杨家将》以各种形式出现于市井之上。北宋一代名将潘美,也就从红脸变成白脸。

再到明朝,《杨家府演义》的书,在歌颂杨业一门忠烈的同时,把潘仁美写成了一个大奸大佞。他的形象也被破坏怠尽,横竖都成黑。

岂非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