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宝玉,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不愿与士大夫交接。贾宝玉不但背离传统的理想生活道路,且蔑视封建道德伦常规范,自己不想为子弟之表率,以至“背父兄教育之恩”,甚至把文死谏,武死战的士大夫气节骂得分文不值。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贾宝玉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却不能拯救身边不幸的女性于水深火热之中,甚至他的“博爱”还害死了几个女性。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不但对于活人,连画上的美人也伯她寂寞,特意去“望慰”一番。有一次,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越想越无趣”——“目下不过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又欲何为?”又一次,当晴要和袭人吵闹的时候,他就伤心地说:“叫我怎么样才好呢?把这个心使碎了,也没有人知道。”虽然通过“龄官画蔷”一事,“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不可能死时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泪,但他喜欢在女孩子身上用心的痴性并没有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贾宝玉对待女性的态度,不只是“性爱的美感”,而是充满了人文的理想,但是贾宝玉的爱也仅仅停留在“爱”上,他没有付诸行动去改变或拯救她们悲惨的命运,以他的身份,至少她身边的部分女性他是能做到的。

金钏儿死的时候,宝玉给人的感觉他只是风流的公子哥,他喜欢金钏儿吗?他对金钏儿的感情是爱吗?不是。就是因为他的大富人家的公子哥,对于金钏本来就是属于一种赤裸裸的占有,却不承担责任,就算是他要金钏儿,也就是来他当丫头,在他母亲发现他调戏金钏儿的时候,就打了金钏儿一巴掌,还把金钏儿撵了出去。然而在金钏儿被打之后,宝玉没有说一句话偷偷的逃离了,我想在他母亲打金钏儿是时候他为金钏儿说两句话,金钏儿也不至于赌气跳井而死造成这样的悲剧,就算他在金钏儿每年忌日的时候去祭奠她,人都死了,他又何必呢?是出于内心的愧疚吗?他是疼惜女儿吗?这和他说的话很不符合。这悲剧显然是他一手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贾宝玉的身上有这很多这样的矛盾之处,虽然他有着对封建社会的叛逆思想外,但是他自身的弱点无法让他冲破这个封建思想的束缚。一直困在这大观园其中。《红楼梦》中一段诗词这样描写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