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来源:Major大调

世界建筑节奖(The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简称WAF)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建筑奖项,自2008年开始评选后每年都在不同国家举办,作为建筑届对过去一年全球新建筑的一次完整梳理。

今年第10届WAF中国也入围了35个建筑项目,它们将与上百个作品一起接受今年11月的评审,在竞争激烈的结果敲定之前,Major精选了10个已建成的住宅、商业和公共空间,提前来感受下各国入选项目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住宅类

棱角分明的几何堆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件房 @北京

by 众建筑

众建筑事务所由三位年轻的建筑设计师组成,他们总是在老北京胡同中造一些现代感的“盒子”,以新式胡同房改善旧民居的生活质量。这次入围的住宅作品是长椿街胡同一处老房子的改造和扩建,他们用预制插件板打造了一个充满阳光的胡同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业主小樊在这条胡同院里长大,家里无法忍受大杂院拥挤破败的环境,因此她的父母搬去了城郊的公寓楼。但小樊上班通勤还是胡同老屋方便,也想继续过饱含人情味的胡同生活,众建筑的设计师们由此为她定制了一个负担得起的现代化住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买普通公寓楼房,“插件房”的改造费用节省了30倍,不仅日常能耗大大降低,上下班的通勤时间也从之前的4小时缩短为1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樊本身患有幽闭恐惧症,所以量身定做的客厅比原来的平房高出一倍,顶部双侧都开了高窗,阳光能够铺洒在室内的每个角落,卫生间的上方也开了天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体厚度只有50mm的插件板之间用锁钩连接,几个非专业人员用简单的工具能在一天内完成搭建。在搭建过程中,新建的房屋不能影响周围邻居的采光、视线与通风,所以插件板需要现场切割成不同方向的斜切面,根据邻里意见进行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osha别墅 @德黑兰

by New Wave Architecture

Mosha别墅由3个堆叠的盒子组成,每个都转向不同角度的景观,这栋位于德黑兰郊外一个陡坡上的房子造得干净利落、有视觉冲击力,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两山之间的地形和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子住着一名伊朗的结构工程师与他的家人,3个涂成纯白色的盒子有着独特的外观,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为了让四周景色尽收入眼,面向高峰与平原的三个盒面都有落地玻璃窗,连通了内部空间与自然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不规则的建筑外观,每一个方盒子的斜面都能建造一个露台,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户外空间。设计师说,“为了达成将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相融的目标,我们用纵向设计减少建筑对土地的占用,留出更多土地给园林绿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栋楼的集体建筑面积为260平方米,内部包括两间宽敞的卧室、一个室内游泳池和一个木质桑拿浴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着山顶的一条通道过去,作为主入口的顶楼盒子是两间卧室与车库;二层盒子也设有边道,进入是休息室、厨房和用餐区;底层盒子的楼梯脚下就是游泳池,边上还有桑拿房和酒吧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屋顶住宅 @哥本哈根

by Sigurd Larsen

这栋屋顶很有特色的住宅位于哥本哈根的郊区,由在柏林工作的丹麦建筑师SigurdLarsen设计,北欧当地室内的自然光线不够充足,多个斜面屋顶的天窗可以收集不同方向的光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主一家有两个孩子,因此房子的设计要满足两个孩子的成长空间,屋顶之间的缝隙构成了庭院,确保更多日光涌进周围的房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洋反射的光有着美丽的冷蓝色,而南边的太阳光则是温暖的黄光,屋顶设计就是为了同时捕捉两者,穿过房间时你会看到不断变化的光线。” Larsen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住宅设有不同的功能分区,主屋的前门两侧是卧室与浴室,其余空间是休息室、厨房和用餐区。当家里孩子长成青年的时候,其中一个可以搬到有独立出入口的侧屋,拆除用于暂时隔断的墙面就是一个更大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些不同屋顶并置的公共区域,光由天窗照入室内,地面交错着不同形状的明亮印记,滑动玻璃门与定制家具也使得屋内对光的阻隔大大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Urban Rigger @哥本哈根

by BIG

提到学生宿舍,一般想到的都是统一规划的楼层、窄窄的上下铺和共用的卫生间,而BIG 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Bjarke Ingels在哥本哈根设计了一个水上集装箱屋,颠覆了人们对以往学生宿舍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学生面临租金暴涨和住房短缺的问题,BIG的Urban Rigger计划不走寻常路,用租来的货运船在水面上为学生建造出一栋栋漂浮的房子。由于货船载重有限,六个集装箱自上而下地盖成了双层的三角式房屋,这样的结构能保证房子在海面的稳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层的三个集装箱顶部一块覆盖了太阳能板,一块铺成平整的草地,另一块留作休闲的空地。下层围成的三角中央做成了下凹式的活动区,种上树木后看起来与地面的花园无异。丹麦作为自行车王国,少不了为骑行一族设计的自行车棚,靠船的岸上也配有各种公共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艘船都是海上的一栋楼,相互连成一个整体宿舍区域,让学生低成本地享受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们除了拥有一间海景房卧室之外,还有客厅、浴室和厨房,公共空间设有置入水面的楼梯,放学后游个泳什么的也特别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业类

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tlas酒店 @越南会安

by 武重义

越南会安古城的Atlas Hoi An酒店由越南建筑师武重义设计完成,不规则形状的酒店采用砂岩墙,爬满绿色的墙面溢出盎然的生机。作为21世纪越南最高产的建筑师,武重义是出了名的喜欢用竹子和茅草等自然材料进行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店外墙全部由当地的砂岩砖砌成,夹杂在裸露的混凝土楼板之间。正是这些楼板支撑着垂直排列的混凝土花盆,让绿色植物像瀑布一样倾斜而下,既为走廊提供了荫蔽,减少自然光的热量积聚,也让自然风穿梭其间,保持整个环境的凉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店总共拥有 48 个房间,而它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从每个套房的卧室和浴室看出去,都能欣赏到独特的绿色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重义说,酒店想要表现的是一堵城墙,因此他用传统的红砖和混凝土来营造原始感,而在每个房间的窗户外搭建一个种植池,这个想法来自古代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店四幢建筑中的三幢以特殊角度围成了新的庭院空间,武重义赋予了它会安镇的幽静环境,庭院密集地垂落着绿色植物,泳池坐落于其间,体现了越南的热带雨林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尔默美食广场 @瑞典马尔默

by Wingrdh

马尔默美食广场位于瑞典南部一座建于十九世纪的旧货仓内,Wingrdh建筑事务所应业主Karyd兄妹的要求,将这座废墟改造成了集合20家供应商和餐馆的美食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室修复了老建筑并加上钢材质延伸,在设计上模仿了原有建筑物的山墙轮廓,创造了1500平方米的空间。屋顶与屋顶之间的空隙为内部空间带来了阳光,新加的屋顶使得入口处多了20个摊位和咖啡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场的周边地区正在新开发中,大楼西边的公共广场为户外摆摊和活动提供了空间,南边的休息区被设计成可种植食物的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砖墙结构分开的玻璃沿着外立面和屋顶延伸,旧建筑的内外得以完整保存。漆黑的天花板与白字的标识牌延续空间原有的工业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仓库和员工室设在新建延伸的一端,以夹层的形式在市场大厅内形成一条走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的风化波纹钢外墙显示出当地的工业特色,锈迹斑斑的老外墙网格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新与旧的设计交融为这座建筑增添一丝奇妙的历史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配药房 @日本

by KTX archiLAB

在日本一般能找到两种药店,一种是提供基本药品及相关服务的零售药店,另一种是用于配药的药房,通常开在附近的诊所与医院旁边,用于准备医生开在患者处方上的药物,同时配有解释说明的药剂师,这家由KTX archiLAB设计的配药房就位于日本医院旁一处非常理想的地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药房给人一种干净宁静的现代氛围,治愈的格调让人觉得在这儿能买到放心合格的药物,越是昂贵的药品越需要依赖这种心理暗示,整个空间给人一种前端高科技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店铺的外观摒弃了一切多余的元素和线条,外部是一圈细金属框包边的全玻璃幕墙,内部是一个极简风的纯白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中央有一个黑色的十字造型,垂直部分是店铺的后门,水平部分做成用来展示核心产品的壁龛,入口设置在了左侧靠医院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药房的配药服务同样细致而贴心,病人不再像往常一样被叫去柜台前取药,店员会走到有着摩登的休息区里将药递给病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共文化类

传承过去,通向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礼堂 @江苏

by 如恩设计

位于阳澄湖畔的苏州礼堂是苏州东部的地标性建筑,波状纹理的砖墙和漂浮感的白色建筑体在主路上十分醒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的砖砌墙经分解产生不同的高度和层次,交织出的曲折景观引导人们进入建筑内部。白色的立方体建筑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是一个简单的“盒子”,四面都有着不规则的开窗;外层蒙着一层开孔的折叠式金属皮“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沐浴在阳光下的白盒子在面纱的笼罩下若隐若现,晚上的白盒子变成了一座闪烁的灯塔,光经过窗透散出来,礼堂周围弥漫着柔软的光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堂与四周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人们在穿过门厅后进入12米挑高的主空间。夹层空间设置了可容纳多人的座位,延伸出来的步行道环绕四周,为人们提供广阔的视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梯空间与主空间分离,通道两侧都精心开了不同大小的开窗,人们在楼梯间上下穿行的途中能瞥见室内外的风景,到达屋顶后也能看到四周的美丽湖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大剧院 @上海

by 如恩设计

上海大剧院的前身是一座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院,老建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数番改造,最后留下一座糅杂了各种风格和功能的建筑,如恩设计的改造清晰且统一地重现这座历史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除一楼之外的其余楼层都采用石材包裹,从街面上看去,改造后的建筑如同一块悬浮在地面上的巨石,紧密地嵌在相邻的建筑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剧院的功能中汲取灵感,建筑师在室内外的中庭采用雕刻的手法,打造出戏剧场景一般的空间,步入其中的观众能够感受到空间和光线的动态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屋顶的天井为室内引入变化的自然光,夜间的室内照明也模拟光线进行变化,增添了不少戏剧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层的内部空间采用带有弧形凹面的铜条饰墙,如同旧时剧场的轻盈幕布吸引观众,与上层所用的厚重石材形成鲜明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院的入口和售票区向内形成一个半开放的公共广场,从而连通了室内外的空间,无论买不买票,公众都能走进来一探建筑散发的戏剧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ort House @安特卫普

by Zaha Hadid Architects

Port House 是扎哈尚在人世时接手的办公建筑项目,位于比利时最大的港口城市安特卫普码头。大楼先前是一个风格古典的废弃消防站,扎哈完整地保护了原有的外墙,直接在屋顶上架了一整块水晶石般的玻璃体,形成一处可容纳500人办公的现代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面的新旧建筑体各自存在,玻璃体的内部结构柱直插入原有建筑内部,以此作为内部垂直的交通空间。大部分透明与小部分不透明的三角玻璃交替构成新建筑的外立面,建筑师以此控制阳光进入室内的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块切割的外立面倒影出城市的天空,色彩与光影随着日光变化,就像港口水面泛起的波纹,闪闪发光的外观重新诠释了安特卫普“钻石之城”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栋建筑面积为12800平方米,包括6600平方米的消防站翻新和6200平方米的扩建部分。消防站的中央庭院被玻璃封闭,形成了港口大厦的主要接待处,访客可以从中庭走进历史悠久的公共阅览室和图书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特卫普港务局总裁Marc Van Peel说:“原有的建筑风格是对Hansa House建筑风格的复制,让人回想起16世纪安特卫普的黄金年代。而如今新建的、有着闪耀玻璃立面的当代建筑,将会代表安特卫普下一个黄金年代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BIG的创始人BjarkeIngels所说,

建筑设计是将虚构变成事实的艺术和科学。

期待建筑师们的好作品最终能取得佳绩。

喜欢哪个建筑设计?

留言上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也许还想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15件清爽感设计小物,为你经历过的最热夏天降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下设计大奖,24小时不打烊,安藤忠雄做设计,这还是那个新华书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眼光这么高,但是这个清单上的店铺我都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戳开进入Major大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