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这篇文章来自我二哥

偷偷把他申论练手的文章推出来

本来是想赶在8号前给他加油

忙忙碌碌的我 还是厚着脸皮送来了迟到的加油

比心 我最爱你

和大哥啦

说起初中

想起的大抵是

清早踩单车路过早市时小笼包的香气袅袅

夏天一群人走很远的路去吃麻辣烫

初三前后桌的黄色笑话

但大多数时候 我都是毫无造反念头乖乖埋头奋笔疾书的。

至于哥哥们 都是不愿意身后有只跟屁虫的

于是我们都有各自的小圈子

交集仅限于放学回家后争着吃爸爸买的鸡翅

吃完饭抢抢电脑玩 抢完再抢遥控器

像全天下所有兄妹一样吵架打架

20岁了的我回过头看这些年

觉得一切就像发生在昨天

哥哥默不作声帮我喝掉妈妈灌进我碗里的排骨汤

然后我背着妈妈给他做鬼脸

我依旧是那个放学坐在他单车后荡着腿去吃蒸饺的妹妹

一边提醒他吃完饭去书店买新一期的读者

......

“往事只能回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中学依小学,最不习惯的是做给材料概括中心思想,阐述加引号词语和这个句子的意思,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做的不做,不会做的越做越头大。刚开始做,还能启发些想法开拓自己的思维,陈理有序文字珠圆玉润,渐渐就形成自己一套方法。基本这种方法能吃遍所有变着法子出的题。做得多了,疲惫倦怠之情油然而生。

那时的朋友同学,大都不喜欢做这类的题,大家最不喜欢的就是做作业。各种课后课前作业乱七八糟,上个公开课还要提前给大家通通风,准备好题目的应答。(我的中学)

最无奈的是,老师会固定查你的作业。最受不了就是一卷的空白,课上踱步的老师悠悠地一路“下江南”,不乖的同学自是一边遮遮掩掩祈祷蒙混过去,一边提着心钓个胆。也有不怕的,卷书都不拿出来,问到他就说丢了、放家里了、当草稿纸了。然后我的老师就说:你自己怎么不会丢了呢?就像没有做题的同学回答忘记做时的回应一样,永远是“你怎么不会忘记吃饭呢?”

刚开始每单这时候,我总是很愤怒。不是懑懑于我黄灯下奋笔疾书和同学漫山遍野玩耍的不平衡,而是老师永远一套话的回答让我很不满意。

您每天让我们做词语翻译、古诗文摘抄,还理解中心思想,您说话时咋就词乏句疏咧。回答我们的亘古不变是那句话,我听得觉得毫无创意。

您可以回答:啊忘记做蹲茅厕时可以带上一边思考呀

您也可以回答:忘记做啊那也忘记这个班级带上隔壁班你的小虹私奔吧

也因此,大家在上课前,总会歇尽全力在铃声响之前补作业。所以,有作业布置的时候,课前阅读变成安静地抄作业。

下午要检查的时候,中午大家异乎平静都在刷刷写字。

这抄的,就是那些好学生的作业,字迹工整,表达流畅,标点符号还恰到好处。在抄这些好学生的“标准答案”时,好学生还是在一边默默地写字看书。

刚开始我也是被抄的一份子,后来我成了抄别人的一员。

再到后来上了更高深的古典文或者近代文,有些词义生僻难懂,老师会让我们自己查字典,看注释翻译。有次还是做题,要求解释词语。后桌的男生为赶作业,把不会填的补上,找来一学生的作业对抄。我看了空着的词语,“搭桥引线”,嗯对这个粗莽的同学确实有点难。“达观”、“栉风淋雨”,这我也不能全答上来。“大败”???这个还需要解释?这家伙天天在球场边呼天抢地,会不知道这个意思。我指着它,很着急地说“你这......你这....这个词还需要解释吗,你口头翻译都可以啦,狠狠地打败,挫败对方,你.....”

当我上了高中后,智能手机开始普遍。人手一只,在学校拥有一只专属自己的手机已经不再值得说道,我们也不会对那些有手机的人望尘莫及。

我经常在想,要是那时我们开始有了无所不能的智能手机,我们还会在此起彼伏的“抄书”中开玩笑、大家在边抄边聊的过程谈说谁的答案更接近标样,谁的字写得最标致吗。要是那时就有了智能手机,我们还会在漫长的午间从操场浪到走廊一路说笑吗?我也不知道现在的中学生,又以怎么样的方式度过这段青葱年岁。

现在,我在准备考很多人都在考的行政申论题,有时会想起那些往事,想起为了给学生一个体面的回复永远不拘重复的老师,想起懵懵懂懂一边抄写一边体味大道理的时光。

文:李乔鑫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