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闻热点又被一则消息挤占“男子独家记忆朋友圈直播杀女友”“直播”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越发频繁的出现,然而现实并不像美女直播美妆直播一样美妙,很多罪恶也在悄然酝酿。从以前已经数次出现的直播自杀到这次骇人听闻的直播杀人,我们究竟在直播些什么?

直播自杀

先说说直播自杀事件吧,“19岁少年微博直播自杀,网友留言你必须死”这样的新闻标题将矛头直指网友。少年在直播自杀贴中曾经发过一句“老子不死了行不行?”,网友纷纷留言“不行,你必须死”还有人说“不行,你要赔我流量费”(本来不想说这件事情的,诶,死者安息)当时这么说的网友是真的想要将这个少年置于死地吗?未必吧?我始终是相信人性本善的,很多人只是认为这是一场闹剧,甚至为自己绝妙的俏皮话而沾沾自喜。然而当死亡的事实摆在人们眼前时,人们懵逼了……谁都没有预料到自己成为了一个助推的刽子手。真正生无可恋不会做微博自杀这样的事,既然他渴望别人注意到他,就说明他并没有真正的心如死灰。很多人在事后将矛头指向当时的那群网友,口口声声说是社会的冷漠迫害死了那个少年。

社会的冷漠?在心理学里有一个理论叫做“责任分散”大致意思就是“一个人在公共场合需要帮助时,围观的人越多,那么他受到救助的可能性越小”我总觉得所谓社会的冷漠大抵也有这个的原因,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安之如泰山时,内心的危机感就被削弱了,人嘛,因为群居而得以存活,随群只是本性罢了。我并不是为“冷漠”这两个字开脱,只是觉得纠结于这个,对个人的意义并不重大。

这件事情更大的推手我觉得是对生命的冷漠,眼看着一条生命即将在自己眼前流逝,却能保持无动于衷,这岂不是对生命的一种漠然?因为不够重视,所以会把它当做一场无谓的玩笑,一场可能的闹剧。也有人将原因归结于先前的闹剧耗尽了人们的信任,就像“狼来了”一样,这只是一场哗众取宠的作秀。然而我觉得对生命的尊重就应该在于即使99%可能被骗,仍要做出100%的努力以阻止1%的悲剧发生。顺便由此发表一下我对慈善的看法,或许和这个有点类似,欺骗意味着真正的受难者获得救助机会的减小,所以害怕欺骗并不能成为冷漠的理由。我们该提升的是辨别的能力,而不是针对整个世界的冷硬。

人肉搜索

“人肉”这个词在我看来越来越成为“网络集体暴力”的代名词,作为一个混贴吧的,我经常看见发几张图片然后跪求网友人肉的。下面一群人义愤填膺,qq空间朋友圈类似的消息也屡见不鲜。将一个人的学校、单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信息都公开在网络上,面临着无数人的口诛笔伐,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崩溃的。

在以前的新闻事件中,也出现过服装店老板将小女孩偷窃的视频放在了网上,求人肉,结果女孩承受不了舆论的压力,自杀了,网友又将矛头对准了服装店老板,然而细思下来凶手是谁?不正是这些持矛者吗?他们表示自己也很无辜啊,帮助受害者,审判罪人,他们以为做得丝毫没有过错。究竟是谁赋予了他们超越法律而去执行审判的权利?舆论的正义性在这里得到了彰显吗?如果对事件的前因后果并不清楚,我想先请你们不要随便发声,如果你自以为已经了解了一切,也请慢一点,思考一下再发声。如果你真想说,我 怎么敢阻拦?只是仍旧想说那句老话“三思而后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世界,我觉得比探讨“冷漠”更重要的是“慎言”谨慎使用你的语言,网络因为他的虚拟性给很多人的真面目蒙上了一层遮羞布,以至于一群人肆无忌惮地向这个世界宣泄着自己的情绪。阮玲玉在临死前最后的信笺上留下了四个字“人言可畏”。这句话在当今的网络时代的到了很好的说明。网络审判将人直接送上了道德的法庭,而那些审判者可能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追逐着那些站在道德高地上的人的行为,最后沦为了刽子手。

直播杀人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上来,今天被刷屏的“朋友圈直播杀女友”事件,细思极恐……将犯罪的细节通过网络呈献给所有人,这究竟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网络氛围?而对它的大肆报道又将引领多少人走上东施效颦的道路?这究竟是警醒,甚或对某些穷凶极恶者来说,是暗示?我不得而知,我只是感觉网络在满足人展现自己需求的同时,也将罪恶赤裸裸的暴露出来,让其甚嚣尘上。

美国媒体对枪击案的过度报道,很多刑侦节目对犯罪细节的过分披露让更多美国人选择制造这种恶性自杀枪击案。极端组织将对日本人后藤建二、汤川遥菜砍头的视频上传网络也引起了众多恐慌。网络究竟在直播什么?对于什么可以播放的界限又在哪里?这个度究竟有多深,至今没有人给出明确的答案,于是一部分人叫嚣着网络管理太严格,中国人没有言论自由,另一部分人又在呼喊着网络太乱,急需治理。

慎言!慎言!!慎言!!!重要的话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