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少人重视理财这件事,大家有了钱都习惯存到银行里,放心赚一点利息。可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早就跑不过通胀。

近些年,随着国民理财意识的觉醒加之理财市场涌现出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理财大军中。但很多人并不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理财产品的购买往往都是跟风随大流,瞎理财。来看看瞎理财人群有哪些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要从央行最近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说起,这份报告中显示,41.84%受访者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全国的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

一、六成以上的人理财知识不够

很多人想理财但却不学习点理财知识,买理财产品只关心收益有多高,有没送什么福利等等。因为没有理财知识,所以不懂怎么理财,怎么去判断理财产品背后的风险。

在这份报告中,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 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 59.56%。

买理财产品可不像买菜,啥都能看得清楚,什么都不懂还不愿意学习就跟着胡乱理财,很容易瞎理财以致亏损受骗。这也是对钱的不负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

想理财,你必须确保自己备有足够6个月开销的应急资金(即现金流),多出来的钱财才用来理财。

但在这次调查中,13.16%的消费者“从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当被询问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换言之,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

保障正常生活比理财更重要,因为当你把所有钱都错误地投到长期理财中去,一旦需要现金急用,就容易发生各种悲剧。这些应急资金主要用来应对日常开销和突发意外,这些钱可以放在流动性高的货币基金里面,像我们经常玩的余额宝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超过10%的人投资不看合同

不少人都懒得看合同,认为这是件麻烦的事,经常听了销售人员介绍就直接买了。这个想法是不对的,投资任何理财产品都有一定的风险,你不看清合同怎么知道你的钱会被用到哪去,有哪些风险,这个风险你是否能承担。

报告显示,38.09%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

投资出去的是自己辛苦攒的钱,怎么可以不上心,出了你的口袋可不一定就是你的。所以,购买任何理财和服务,合同还是要仔细阅读。

投资理财免不了要持续学习理财知识,先不说是为了赚更多,好歹要少踩点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