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事美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光绪在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成立的时候,到学校做了一个重要的演讲,大谈改革、治国。读完光绪的发言,很多人会感慨中国的道路之艰难,赞叹光绪的清醒认识。人们没想到,作为傀儡皇帝,光绪能有如此深刻的领悟。更没有想到,一百多年前就看出的问题,时至今日仍没有解决。那么,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呢?

先说京师大学堂的成立,时间在1898年7月3日,这段时间正好是戊戌变法时期,也是光绪最有作为的时期。京师大学堂正是作为变法新政的一部分而成立的。成立京师大学堂的目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由此,京师大学堂正式成为全国最高的学府。

如果单从这个时间点来说,光绪是有可能到京师大学堂去演讲的。因为戊戌变法的时间是当年6月至9月21日,这段时间,光绪敢于作为,立志革新,非常活跃,后来,变法失败,光绪遭慈禧囚禁,便不可能再出来,更不会有发表演讲的机会。

但查询京师大学堂的各种资料后,发现根本没有光绪演讲一事。按说,京师大学堂的成立,皇帝出席成立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如此重大的活动是足以载入史册的。故事中的这个典礼仪式可是相当隆重盛大的,光绪不仅亲自题写校名,还在当天率领军机大臣、各部尚书一同出席,同时,光绪还让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开方便之门,允许外国记者参加。不仅如此,光绪还做足了宣传造势功夫,让整个北京城都贴满了传单,老百姓无人不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绪:别造谣,我没在北大演讲(设计台词)

这种高规格的盛大活动既然人尽皆知,为何没有在史料中留下记载呢?尤其是那些军机大臣、众多尚书们,也没有留下文字呢?统统查不到。难道是光绪的此次演讲内容是高度保密的吗?演讲内容有可能保密,但出席活动肯定要有记载。据说现场有一千多名学子,如此隆重的场面,也不可能保密。在场那么多学生,肯定日后会写日记、回忆录,资料就非常容易找到,但现实是根本没有。

也别说没有,据说现场还有外国记者,一位名叫怀特的《纽约时报》驻远东记者在纽约的家中曾写过回忆录。他在回忆录中,明确说自己见到了光绪皇帝,“他看起来有些瘦弱和苍白,嘴角带着一丝浅浅的但却是无比自信的笑容走到人群前面,平静的注视着下面的人群。那一刻,我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这个年轻人,竟然会是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国家的皇帝,也无法理解,他脸上那份自信和从容来源于何处。”

洋人应该不会说谎,洋人记者貌似更真实,按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但查询相关权威学术网站,却根本没有关于光绪北大演讲的一点蛛丝马迹。

细心一点也会发现,故事中的时间点为“光绪十七年”,而“光绪十七年”是1891年,京师大学堂的成立时间则是1898年。

再细读光绪的这篇演讲,从中也能发现一些编造的痕迹。比如,演讲内容提到一个名叫王长益的学子因不堪同学的羞辱而自杀,在描述这个事时,光绪说“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名节观念重”。而王长益就是为了上京师大学堂而死,明明是眼前发生的事,怎么成了“那个时代”。从这点也可看出,貌似是现在的作者在写作时没有把握好时间概念,造成了这个笔误。

另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光绪的演讲通篇都是白话文,熟悉的历史的都会明白,这根本说不过去的。因为,即使口语说的是白话,但落到字面上,写到书上也会是文言文。但为何找不到光绪演讲的文言文版本呢?最重要的是,在光绪那时候,白话文还没有流行。

那么,光绪北大演讲的故事最早出自哪里呢?原来这只是小说而已。大约在2008年左右,起点中文网开始连载网络历史小说《一个人的甲午》,作者为“面条2008”。在这部小说的第二卷“在路上”的第二十章“京师大学堂”里,写的就是这个事。

故事虽假,但光绪讲的还是不错的。比如,光绪提到当时的中国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伪善,二是守旧。空谈仁义道德,根本改变不了国家积弊丛生的落后局面,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更是制约着国家发展。光绪在反思的同时,甚至还发出了“国将不国”的警告。

京师大学堂成立时,光绪27周岁,他能有这样的深刻认识吗?虽然光绪一直主张革新变法,但更多是受变法派的影响。从他自己来说,并没有太多的观点主张。一个长期被操纵的皇帝真的能有如此深刻的洞见,那也是大清朝的幸事,可能就不会那么快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