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泮(芝畔)烧肉是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景芝镇(原临浯镇)芝泮村(芝畔村)独有的著名小吃。芝泮烧肉以肉香浓郁、肥而不腻、食之难忘、营养丰富、健身养颜、延年益寿等著称。

历史渊源

考究芝泮烧肉的历史,先从芝泮村的姓氏说起。芝泮村以刘、赵两姓氏居多,另有李、姚、曹、张、王、任、苑、胡、于等多姓。终究谁为芝泮烧肉的传人,众说纷纭。因无确切的文字记载,谁是芝泮烧肉的传人,一直是谜,现只能从本村老人的回忆和传说中分析佐证。据传,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自燕京发兵南京,讨伐侄子,要夺回皇位。历经四年血战,朱棣攻下南京城。文武大臣仓皇出逃,御厨季某流亡到山东境内,因饥病交加,晕倒在地,被芝泮村人刘孟广救起并赡养。季某厨艺高超,便同刘孟广开了一个饭馆,方圆百里颇有名气。三年后,季某有病在身,便对刘孟广说道:“我乃京城御厨,蒙你多年照料,现传你一宫庭秘方------御膳烧肉。我看你悟性颇高,两年必有所成。”两年后,季某去世,芝泮刘氏烧肉在山东境内广为流传。

1403年,燕王朱棣皇袍加身,改都北京,年号永乐,想到了自己年轻时吃过的御膳烧肉,派人寻找御厨季某。五年后,随着芝泮烧肉的名声大振,永乐皇帝的侍从找到了芝泮。此时季某去世不久,侍从要刘孟广进京。刘道:“我身体不好,活不了几年,恐难长期服侍皇上,烧肉技艺既为宫庭所出,我就定期进贡皇上。”永乐帝善心大发,同意月贡。由此,芝泮烧肉成为宫庭贡品。

明朝末年,清兵入关,天下大乱,芝泮烧肉不再进贡,仅一地方名吃而已。清乾隆年间,高高密人刘统勋官至刑部尚书,向乾隆皇帝推荐芝泮烧肉,乾隆一吃之后,龙颜大悦,拍案高呼:月月进贡。芝泮烧肉在百年之后,又成贡品。

此时的芝泮,分刘、赵两大家族,互相联姻,烧肉秘方也为两家所共享。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芝泮烧肉在原二十四味中药的基础上,逐渐加到三十六味,色、香、味早已超过明朝初年,为传承老子号品牌,几代芝泮人在原宫廷秘方的基础上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嫁接,使芝泮烧肉的色、泽、味有了较大改进,其独特的风味更受消费者欢迎。

制作芝泮烧肉的原料是“猪下货”,即去除肉和骨之外的脏器,猪头、猪心、猪肝、猪肺、猪胃、猪肠、猪蹄等。

制作工艺非常繁琐复杂,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的。首先要清除猪头和猪蹄上的猪毛、皮脂,还要清理猪头口腔、内脏的粘膜和内容物,再经冲、泡、搓、揉、洗等步骤去除油脂和异味,必须处理干净。原料处理干净后装锅焖煮,锅内加入适量水(最终以没过所煮的原料为准)、调味品和20余味中药配制的秘方“药包”,先将难煮透煮熟的猪头、猪蹄放入锅内,然后锅底生火加热,开锅后再慢火焖煮。整个煮肉过程需要4小时,关键要掌握好火候,依据各样原料煮透煮熟的难易程度先后依次放入猪胃、猪心、猪肺、猪肠、猪肝,猪肝最易煮熟,煮时间长了容易硬化难咬影响口感。在煮肉的4小时期间,20余味中药各起作用,有消除油腻的,有清除异味的,有加味加香的,有滋补增效的,确保肉香纯正、营养丰富。锅内所煮的猪头、猪心、猪肝、猪肺、猪胃、猪肠、猪蹄等煮熟煮透后捞出,剔除猪头头骨后进入熏制工艺。

熏制烧肉需要另外的干锅,将煮好的猪头、猪心、猪肝、猪肺、猪胃、猪肠、猪蹄等摆放锅内特制的“铁箅子”上,然后烧火加热,见锅底烧红时洒入白糖,产生的糖烟熏烤,盖锅一会儿着色均匀,掌握好火候确保色、香、味俱佳。

熏制好后的烧肉还要放进煮肉的原汤中浸泡,去除烟尘和烟燎味。经过这些复杂工序后,芝泮烧肉加工制作好了方可食用。

地道小吃,美味佳肴,芝泮烧肉配上两口小酒,那才叫爽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