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中,短时间内价格大幅波动的“闪崩”的情景虽然不多见,但也并不算太过罕见。究其原因,除了重大事件之外,不少来自“乌龙指”,但有时候,却是有人故意以此获利。

在7月初和8月初,贵金属市场出现了两次“闪崩”显现出了极大的巧合,让人不得不怀疑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二(8月1日)美盘时间,苹果公司财报之后,道指期货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幅波动,但日内更诡异的行情,出现在贵金属市场,黄金和白银在短时间内先是大涨,此后快速回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融博客Zero Hedge指出,这一情形让人不免想到7月6日贵金属市场的“闪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7月6日,白银市场一度大跌触及14.37美元/盎司低点,但此后很快回到15美元上方水平,黄金市场则一度逼近1200美元/盎司水平,但此后同样快速回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二贵金属市场的波动出现在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9:06分,而7月6日,贵金属市场的闪崩同样出现在美东时间晚上19:06。

Zero Hedge分析认为:“这让人不禁好奇,这个特定的时间点,是否是某个自动交易程序的启动时间呢?”也就是说,是不是有人在背后计划好了这次“晃骗”行情呢?

晃骗(Spoof)再现?

就在今年3月,美国司法部曾经试图从英国引渡一名以大量虚假交易来造成“闪崩”,从而搅乱市场获利的交易员。

据悉,这名叫Navinder Sarao的交易员正是2010年华尔街闪崩的罪魁祸首。他所采取的“晃骗”手段其实很简单:用大量交易单影响市场价格,再在交易发生前迅速撤回订单,欺骗市场获利。美国司法部指控称,Sarao在四年间用这样的方式获得了高达4000万美元的收益。

2010年的华尔街闪崩是很多投资者至今历历在目的,在当年5月6日美国当地时间下午,道琼斯指数在5分钟内就暴跌近600点,日内高低更是相差近1000点,近1万亿美元就此蒸发,震惊全球市场。

虽然这样看来,近两次贵金属市场的波动幅度似乎不值一提,但如此接近的两次都出现在日内同一时刻,确实让人不得不“阴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