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战狼》里,中国特种兵和武装到牙齿的外国雇佣军大打出手,最后撂下句“中国是雇佣兵的禁地”看得那个叫热血沸腾啊。话说回来,这雇佣军可从来不闲着,哪里有战乱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今天,就来陪你聊聊有关雇佣军的那些事。

雇佣军的历史可以上述至古罗马时代。罗马帝国后期,古罗马的整个国防几乎被蛮族雇佣兵所完全承包。欧洲中世纪后期,由于采邑兵役制崩溃,兵源稀缺,领主们转而开始大量使用雇佣兵。就像今天我们买卖商品一样,雇佣兵也形成了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法国国王只认准瑞士兵,把由瑞士山民所组成的兵作为法军主力部队使用。而彼时尚处在四分五裂的德国把输出雇佣兵作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像德国黑骑士、黑森步兵都是创收主打拳头产品,就如同现在各地的人们抱团外出打工一样,德意志的青壮年在当年也是组团外出打仗吃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近现代,雇佣兵更加制度化正规化,法国、西班牙创立了自己的外籍兵团,英国成建制的招募战斗剽悍的廓尔喀人,沙俄则干脆是把哥萨克当做国防基干力量。

雇佣兵本质上是职业军人,就是以打仗为生的,不同于常规军事力量,雇佣兵的定位就是为东家处理脏活累活的,哪里有战乱他们就要出现在哪里。经年累月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因此雇佣兵在战斗力上要高于同级别的常规部队。1861年,法国外籍兵团征战墨西哥时,曾以65人薄弱的兵力抵御墨西哥2000人的大军,并予以重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车臣叛军招募了6000名来自世界各地久经沙场的雇佣军战士,大败俄罗斯部队。俄罗斯81摩步团在进入格罗兹尼的当天便被击溃,而131旅在车臣雇佣军的伏击下损失了几乎所有的军官,以及8成以上的装甲力量。对于国家而言,这一分钱一分货,聘请雇佣兵还是划得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聘请雇佣军其实是一个经济账。在四分五裂的欧洲中世纪,所谓的王侯在现在看来也不过是县长、乡长。某某国王统御的范围不过也就是方圆几十里的地界。小国寡民,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也就养不起成大量的常备军,所以,这些国家的策略就是平时保留一支安保部队,等到战事爆发的时候再招募雇佣兵扩充军事力量,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样的话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军队开支。

可是说到底雇佣兵不过是临时工,不像嫡系部队一样能和自己同心同德。像中世纪欧洲各国都流行聘请瑞士、德国的雇佣兵,到了战场上就会时不常的出现老乡和老乡对阵的场面。一唠嗑都是一个嘎达出来的,搞不好对面的乡亲里面还有你家二舅的小姑子的外甥侄子,乡里乡亲的要是把人打伤了,回家之后还怎么混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开始还是真刀真枪的去打,到后来都是出工不出力。打起仗来阵势很大,但伤亡很小。打赢了有绩效奖金,打不过了就直接投降,反正东家也会花钱來赎。最后往往是两拨雇佣军开战,今天你把我打败了,明天我把你的人俘虏了,来来回回打到东家口袋掏空为止,然后两边雇佣军一起开开心心回家过年。

对于这种行径后来的权谋教父马基雅维利是深恶痛绝,一再的强调,城邦或国家的安全不可能通过依靠雇佣兵来实现,而一定要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常备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雇佣兵有用但并不可靠,而且单位价格还很昂贵,所以雇佣兵不是万金油,它的使用范围相对有限。短时间、小规模、低烈度的战斗雇佣兵还可以应对,但是中等或者大国打国战的话,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支付的起维持庞大雇佣兵军队所需的高昂军费,而且雇佣的士气和忠诚也是个问题。目前世界上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而地区性的冲突不断,刚好为雇佣军提供了生存的温床。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赫赫有名的雇佣兵队伍,比如明朝初年时的朵颜三卫,是一水的蒙古铁骑,在朱棣南征的时候所向披靡兵锋之利无人可挡。明末清初之时,福建、广东的部队甚至雇佣黑人士兵。黑人部队骁勇善战、身先士卒,在军队中极受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成功手中就有一支200多人的黑人部队,在反攻南京、收复台湾的时候作为精锐使用。到了近现代,剿灭太平天国的华尔洋枪队,张宗昌的白俄兵,也都是横行一时的雇佣军。

说到底,雇佣兵是纷争的产物,哪里有战端,哪里就有他们的生计。在他们赫赫军功的背后,是战场上的哀嚎遍野,是多少家庭的支离破散。对于很多军迷而言,雇佣兵是个令人心驰神往的职业,其实所看到的不过是符号化的yy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