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网上常用“笑尿了“来形容此人此事太搞笑,让人笑得连小便都禁不住要流出来,虽然夸张,却很贴近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笑出尿来这种事的确会发生,不过遇到这情况可不是好事。

可能很多人以为,尿裤子只是小孩子的专利,长大成年后就不应该再出现这种“羞耻”的事情。然而,有些朋友在大笑时,真的会出现这种尴尬的症状,名副其实“笑尿了”。

所谓“笑尿了”,其实是一种病

事实上,除了大笑,这类朋友在受到惊吓、咳嗽、打喷嚏或剧烈运动等会引起腹压增高的时候,都有可能出现不自主漏尿。而这种情况在医学上也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称为“压力性尿失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尿失禁主要分为真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4种。常见的“笑尿了”,就属于压力性尿失禁。

然而尿失禁似乎更“偏爱”女性朋友。在女性人群中有23%~45%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其中约一半就是压力性尿失禁。

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就是它们

原来,这种难以启齿的疾病是如此常见。那么引起这个病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让我们了解一下:

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逐渐增高,高发年龄为45~55岁。因为女性进入更年期后,易出现盆底松弛、雌激素减少和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育

生育的胎次与尿失禁的发生呈正相关性。年龄过大生育者,尿失禁的发生可能性较大,经阴道分娩的女性比剖宫产的女性更易发生尿失禁,行剖腹产的女性比未生育的女性发生尿失禁危险性要大,大体重胎儿的母亲发生尿失禁危险性也大。

常见疾病

如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等,会促进尿失禁病情进展。

肥胖

肥胖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几率显著增高,减肥可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盆腔脏器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紧密相关,如子宫下垂、直肠脱垂等。

遗传

遗传因素与压力性尿失禁有较明确的相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患病率与其直系亲属患病率显著相关。

不需要尴尬,防治其实很简单

虽然不少朋友都可能会受到这个病的困扰,但由于觉得尴尬,不敢到医院诊疗,垫个护垫就算了。其实,压力性尿失禁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积极就医治疗,有助于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症状较轻的朋友,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缓解症状,如减肥、避免憋尿、预防便秘、生育后避免过劳等。

同时,就小一要介绍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凯格尔运动,不仅可防治尿失禁,还能改善性生活哦!

初学者可选择仰卧在床上,双膝弯曲;然后收缩骨盆底区肌肉(就像排尿过程中,突然有意识停止排尿)。每次持续收缩肌肉3~5秒钟,然后放松3~5秒钟,重复进行,每天15次。熟练后的朋友在坐位或站立位都可以锻炼,并逐渐增加次数和锻炼时间。

对于症状较重的朋友,建议尽快到医院咨询,进行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