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扶乩是古代一种封建迷信的占卜凶吉活动,其手法类似于人们熟知的笔仙。

儒林外史中讲到两名员外在闲坐时,一名善请仙的人士求见。他们也知此人,一人便请其占卜。一番摆沙盘,念语和舞乩笔之后,乩笔运笔如飞,写下以下几行字:

羡尔功名夏后,一枝高折鲜红。大江烟浪杳无踪,两日黄堂坐拥。

只道骅骝开道,原来天府夔龙。琴瑟琵琶路上逢,一盏醇心痛。

求乩的员外姓王,王员外五十岁登科,正好验了功名夏后。做扶乩者劝说后日必有神验,因这诗上说天府夔龙(夔:kui念第二声),想是升迁到宰相之职,说得王员外心里欢喜。之后不久,王员外的的确确升了迁,前去江西南昌到任。

南昌地处僻壤,当地“鄙野有预,巧诈不足”,王太守新官上任,就钉了一把戥子(即专业的小称),称清楚各部门盈余。同时取了两个惩治的板子,一重一轻写了暗号,开堂之时,皂隶(衙门办事的人)若用了轻的,就知道他收了钱,就用重板惩罚。一时全城都无人不知王太守的利害。

之后江西宁王叛变,王太守到南江西,重兵把守。一天出门查看防御工事,坐一辆驷马大车。到暗夜落户公馆,公馆是一个大房子,走进去正厅,悬挂一块贴着红纸的匾,匾上明明白白显着“骅骝开道”四个大字,王道台吃了一惊。更惊骇的是,到厅休坐时,一阵大风吹落红纸,才显示出里面的绿底金字,竟是“天府夔龙”。

王道台方才晓得扶乩之秘,坐下深思。那次所判之两日黄堂,原是南昌府的昌字。

此后,宁王统兵破城,王道台抵挡不住,趁乱坐船逃走。在江中被宁王兵卒追赶,然终被捉回宁王面前。宁王不杀他,倒请他归顺并授职封爵士,王道台留得青山在,接受了降意。听左右的人说,宁王是第八个王子,至此又灵应了“琴瑟琵琶”头上八个“王”字。

再后来,宁王被奇神王守仁杀败,王道台又仓促逃走,慌不择路,在旱地和江上换搭工具,直至到浙江乌镇。

微博:G-mac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