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贝壳,一个帮助千万大学生成长的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好,我是人见人爱,车见车爆胎的贝宝。

昨天晚上贝宝还在激烈的打着王者荣耀呢,结果突然一条新闻推送,说什么四川地震了,吓得贝宝赶紧挂机查看动静。

床也没摇,灯也没晃,还好还好。地震震源在九寨沟,离贝宝这里还是有段距离的。

于是又安心打我的“农药”去了。第二天来到公司突然有人说,昨天地震的时候有人看到地震云了。

我心想地震云是什么鬼?看同事讨论的热火朝天,我只好默默的找度娘科普一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地震云这个观点,民间看法和科学界的争论还是挺大的。

好多亲眼看见地震云的人都深信地震来临的前兆就是出现地震云。

而科学界则由于没有找到相关的直接证据,而一直不认同地震云的说法,这不,新闻都出来辟谣了,说地震云不可信。

面对这两种说法,他们分别的论据又是什么呢?

民间说法

民间的大部分人相信眼见为实,相信这些奇特的云彩绝非偶然形成,有一定的自然规律。

而碰巧这些云出现后,在某一地区又碰巧出现了地震,许多人由此将两者关联起来。

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前3天,合肥、天水异彩和山东临沂等地有人称看到地震云。

2008年5月31日合肥再次出现大范围地震云,不久后6月1日巴士海峡就发生地震。

就连这次九寨沟地震,有些人在西安,绵阳,郑州,成都都看见了地震云的出现。因此便又引起了舆论的猜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相信有地震云的人,为了支撑这一说法,便寻找各种研究来证实地震云与地震发生的联系。

如早在地震频发的日本,一位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

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就曾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之后他留意到,只要出现这样的云,某处就会有地震发生。

如在中国唐山大地震前两天,日本九州便出现了“像把天空分两半似的地震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这一说法更有科学依据,他们提出了热能和水汽释放理论,认为它是地震云的生成机制。

理论说法是:当板块运动时会从地表释放出大量的高温高压水汽,水汽上升在大气中形成狭长的“地震云带”。

而另一种科学依据是,地震之前地磁场以及电磁场都会发生变化,于是水汽或者尘埃受到影响而形成有序排列的地震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这两种理论都未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同,但已经有人利用这些理论预测地震的发生。

比如旅美华人寿仲浩就是其中一位。他靠看卫星云图上地震云带的地震位置,进行了十几年的地震预报,并自称成功地报出2003年12月伊朗办姆地震。

民间支持者仍旧在孜孜不倦的收集和研究着所有的现象和数据。那么科学界又是如何反驳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驳说法:

大量的民间调查都基于现象级的统计学理论,不具有直接的科学证明依据,说法太不严谨,提出的所谓科学理论存在许多漏洞,经不起推敲。

这些奇特的云即使在没有发生地震的时候,也会由于大气变化而在某地出现,许多人只是喜欢意淫,强制关联一些他们没有见过的觉得奇特的东西。

甚至许多地震云的出现根本不在地震区,有些地域跨度很大,有的时间跨度甚至几个月,都被人拿来作为地震云存在的证据,这样的取证精度未免太粗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民间科学家就喜欢充当神算子,但其实又非常有马后炮的嫌疑,能算准纯粹靠命中率,但其实全球平均每年都要发生500多万次地震,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

只要他随便朝天一指、掐指一算,随口说句“今天全球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他都稳赢不输,这命中率别提有多高了。

科学界说法

科学家对所谓“地震云”一直都把它当成大气现象研究,地震云其实也只是普通的云,被民间认为很奇特的地震云,其实都有学术名称。

比如“条带状地震云”,其实是荚状层积云或者荚状高积云。再比如“辐射状地震云”,其实是辐射状高积云。

还有“干涉条纹状地震云”,其实是波状层积云。最后比较常见的“地震云”,其实是透光高积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荚状高积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辐射状高积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状层积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透光高积云

这些奇特的云的形成,跟气候温度,气流风向变化等因素有关。这些奇怪状态的形成也非常具有偶然性。

比如很多不常见的地震云其实就是层积云,层积云的组成成分是直径为5-40微米的水滴。在冬季出现的层积云也可能由冰晶、雪花组成。

层积云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空气的波状运动和乱流混合作用使水汽凝结而形成。有时是由强烈的辐射冷却而形成的。

这些云每天在世界各地都会出现,有的出现形态甚至非常震撼人心,那么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一些非常奇特的云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知道,云主要是由空气上升绝热冷却而形成的,这是云形成的共性,但是水汽在凝结或凝华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千变万化,又常常受外界温度和气流的影响,非常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云状,这是不同云形成的个性。

因此云的变化本身跟地震没有太大关系,地震主要还是因为地壳运动所致,还没有研究数据能够表明地震前后会释放些什么能量来影响大气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驳说法:

虽然科学界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民间还是有人质疑说,科学界否定的理论太片面。

因为科学家试图把大气研究和地质研究区分开来,而不去综合性的研究地震时伴随的大气现象是否也有间接的因素。

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之间的联系,但是并不代表科学界未知的领域就是不存在的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震科学研究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研究地震不应只局限于地壳本身的活动,毕竟我们对地球内部的认知是困难的。

我们应该更多地从伴随地震的现象中去找规律,这就像中医的望闻问切,看似没有西医严谨,但是不可否认确实对治病有效,所以应该要从不同的现象视角去找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

看完了两方的论点,不知大家有没有看懵,不过不管了,对于像贝宝这样的吃瓜群众,只要地震不找上门来,他们爱谁谁吧。

在这里也为灾区的民众祈福,希望更多的人能平安无事。

接下来,不如就跟贝宝一起欣赏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特云彩吧。

滚轴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阵晨风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碎浪花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乳房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洞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碟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光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突然觉得写科普文也不容易啊,不过大学生们长点自然科学知识还是有益无害的哈,喜欢贝宝就点个关注点个赞吧。

在这里我们欢迎不同的声音出现,大家对地震云有些什么自己的看法呢?在下方留言评论吧,贝宝爱你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