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放暑假了,像别的孩子一样,想要天天睡懒觉,想要自由玩耍,而大部分家长却为接下去的这么长时间,该如何打发这些小朋友而苦恼,给小家伙安排什么节目可以让自己脱身呢?于是,各种帮父母们省心的夏令营、补习班等等,成了孩子们的夏日节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子虽小,但一直习惯把他当成小大人对待,关于自己的事情他有选择权。于是我跟儿子商量着他的夏日计划,最终儿子选择了“青少年公众演说”和“最强大脑”两项学习班。大前天,儿子的“青少年公众演说”结束了,下午有一场表演,中午我问他:下午的表演你想要妈妈去看吗?孩子回答:“随便“,我继续问:”下午的表演你参加了吗?“孩子回答:”没有表演“。我的第一反应是:工作这么忙,孩子又没参加表演,我就不去了吧。但瞬间又开始反思:我为什么要去参加这场表演呢?如果我是真的爱孩子,会怎么做呢?如果是因为对孩子有所求,又会怎么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瞬间我便意识到,当时我对孩子是有所求的,因为孩子没有参加我预期中他应该去参加的表演,对此我的内心是失落的,我选择了不去。但站在儿子的角度去看,他口中的“随便”其实也充满了“失落”,此时该如何抛去“所求”而真正做到爱孩子呢?不论孩子有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结果,儿子没有如我期望去参加表演,我都能爱他,这才是对孩子最真的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初儿子报名青少年公众演说班的时候,我是希望他能够参加结训表演的,在我的设定中:他只有这次上台表演了,才能证明自己的进步。但其实,孩子的进步是多方面的,即便不上台表演,他的进步之处也需要被发掘肯定,这才是我应该引导孩子去做的。在这一系列的思考过程中,我甚至能体谅到儿子此刻的心情:孩子没有参加表演,更需要父母的鼓励和关怀。

于是我丢下手上的工作,赶过去参加儿子的结训表演,正好到了儿子上台领奖状的时刻,当时我没有问孩子“为什么没有参加表演“,因为“参加表演”是我个人的意志,我不应该把它强加给孩子。于是我问他:“你这些天有什么收获吗?跟去年相比有哪些地方做得更好了呢?”儿子说:“我去年不敢主动上台,今年主动上台了好几次。”我满怀喜悦告诉他:“儿子,你太棒了!你跨越了心里障碍,超越了自己,别人的结果怎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比昨天的自己更进了一步,战胜自己的人是最勇敢的英雄”。儿子看了看眼前的妈妈,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子喜欢大海,刚好学习的地方也在海边,虽然工作很忙碌,但并不愿因此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于是我事先带上儿子的泳裤,活动结束后我问他想不想去海边,儿子说:“可能海边的浪很大吧?“我说:”浪大不大只有去了才知道,我们一起去吧“。当天,孩子会留在那里继续接下去的学习,而我晚上要赶回家,儿子回答:”想去,可是你到时候回去会很晚“。看得出来,其实儿子很想要妈妈的陪伴,因为懂事又担心我回去太晚,这份体谅让我心生感动。我们去到海边的时候,天色已晚,我没有下水,儿子说:只要你坐在沙滩陪着我就行,于是我就那么坐在沙滩上,看着儿子在海边堆沙子、玩水,突然有一种感受涌上心头:有一种陪伴,叫看着他玩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刻突然明白,我们每个大人都无法规避陋习成为完人,也无法做到事事完美,为什么要用“完美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呢?当我们放下自己“完美的设定”,跳出“有所求”的怪圈,站在“爱孩子”的角度去对待孩子,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而孩子,唯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和爱,才能用更积极、勇敢、快乐的心态去迎对接下去的学习和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宠出来的孩子--危险 捧出来的孩子-霸道

惯出来的孩子-任性 娇出来的孩子-脆弱

打出来的孩子-逆反 骂出来的孩子-糊涂

逼出来的孩子-出格 磨出来的孩子-坚强

苦出来的孩子-懂事 教出来的孩子-传统

闯出来的孩子-勇敢 搏出来的孩子-成功

表扬出的孩子-自信 溺爱出的孩子-依赖

哄出来的孩子-虚伪 纵容出的孩子-傲慢

深圳市梵天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