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男孩被送去特训学校戒网瘾不到48小时离奇死亡,看到这样的消息,我开始质疑现在还有网瘾这一说法?随即又去搜索了一下如何断定网瘾,按照2008年《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来诊断网瘾: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大家看完这几点,这网络成瘾的"6小时"标准,按照这样的说法那我们不都是网瘾少年?在2009年,卫生部否定将"网瘾"作为临床诊断的精神病,认为"网络成瘾"是网络使用不当。从09年到现在还拿“网瘾”当做挡箭牌,那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永信事件都快九年了,当时的点击疗法现在听闻还感觉一阵惊恐。这些年,网络上依旧是打着“网瘾”旗帜的各类学校,现在的说辞开始是心理疏导和体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可事实是孩子去到特训学校不到48小时离奇死亡。这类的学校机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有关部门的监管是否到位?这些我们需要得到一个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8年左右我读初三,正是青春期,身边很多同学都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记得那个时候,如果孩子比较沉迷网络,家长们大多会以体罚去处理这件事情,然后所持的意见是认为该送到某某学校,接受军训这类教育。大多数父母会说,他们试了很多种方法都是不行,或者是说了很多次他都不听劝。这个时候父母开始普遍相信“棍棒教育”,然后把家庭教育的问题推给另类的学校教育,然后诉说自己的不易。其实纵观身边沉迷网络的孩子,大多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对孩子的陪伴过少;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出现问题;或者是父母过于限制孩子的自由等。当父母与孩子关系出现问题时,教育又从何下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说网络本身的问题,在近十年的时间,互联网在我们身边产生的变化,我们应该正确去看待互联网的作用性。随着现在高校电竞专业的出现,我想,网络游戏也不再只是一个被家长所完全批击的事物,家长们的认识思想能够得到进步,那么孩子也会正确去看待这件事物。

究其本质,“网瘾”是不存在的,不要拿它当挡箭牌,家庭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