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14 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8.14 纪录片《二十二》悄然上映

8.15 抗战胜利纪念日

8.15 因为实习单位的专题新闻去了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惭愧来说,知道这部电影的消息还是在朋友圈有人转发的文章。

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这类题材的纪录片,内心始终带着想了解的心情和又担心题材太过沉重的矛盾。

如果是这样你大可不必担心。

因为这部电影,不卖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二》能算作是导演郭柯早年的纪录片《三十二》的续作,2012年他就拍摄了纪录片《三十二》,“三十二”的数字含义为当时全国公开身份的幸存“慰安妇”老人的数量,而当郭柯决定把这部纪录片主角由一个人变成一群人的时候,世上再无三十二。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不卖感人的原因是,作为一部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影片并没有刻意展现对“慰安妇”这个主体所谓的的偏见、苦难和沉重,重点在于描写22位老人们真实的生活,用郭柯的话说“在老人和慰安妇这两个身份中,老人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不是去拍慰安妇,而是去拍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如何记录慰安妇题材,郭柯却对前一部《三十二》的拿奖产生了怀疑和自责,因为他认为自己在这部片子里用了很多“技术”——“把机器夹好,让老人走一下”。自己这种把创作意图直接放在老人面前的行为特别不好, 所以在拍《二十二》时,就只架机器,只记录,老人干什么,机器拍什么。更不会去引导老人回忆关于那段遭遇的任何记忆。老人主动提了,就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如果是你的奶奶的话,你好意思问她,你问得出来吗‘日本人当年怎么脱你裤子的,有多少日本人强奸你’”

因为郭柯的克制又心软,我们看到了一部真实平静的《二十二》,一部不靠夸张的镜头、变换的场景、老人的哭诉来讲故事的《二十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爱兰,1925年出生于海南。

在预告片中她的画面上配了一句话:已故的亚洲唯一沦为性奴隶的抗日女战士幸存者

能看出她是所有老人里个性最强的,也是因为她的经历实在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岁加入红色娘子军打鬼子,17岁被俘成为“慰安妇”,解放后自己选择终身未婚。

影片中,老人的腿已经残疾,在敬老院里用一把粉红色的塑料椅子作为移动的工具。

这样一位三句话不离开打鬼子的女英雄,也只有在提到母亲被鬼子绑手绑脚扔进河里时,才终于让人看到她的气愤和委屈。

这是我整部电影中唯一的泪点,老人的胸膛上下起伏着,掉光了牙而凹瘪的嘴轻微的颤抖着,眼睛里溢出了那凹陷的眼眶也装不下的悲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美金,1926年出生于海南。

对于这个老人,我的印象只有慈祥与可爱。影片中她的部分很多画面都是她和邻居在家门口的大榕树下闲聊或者打牌。“输钱的时候也不生气,掏出一块钱扔在桌上,乐呵呵的”。和郭柯的团队接触时间长了还会拉着组里的小姑娘的手聊起天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美金老人之所以看起来那么和善安逸也可能是和后来的事情有关:从慰安所逃出来后,就嫁给了比她大一岁的丈夫。育有三儿三女,一起走过了大半人生。“他后来中风了,一直都是我在喂他,一辈子也没吵过架”。

如果不是提起那段往事,你在她身上根本看不到任何有关“慰安妇”的影子。

老人指着自己膝盖说,那时候不听鬼子的话总被打,现在老了它总是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爱连,1928年出生于山西。

一开头老人的儿媳妇就说,老人是个直性子,有啥说啥,就是命不好。

院子里,老人和儿媳妇说着又来了一个猫的事,老人突然对着进屋的猫喊道:“嘿,进屋干什么。”影院里的人嘴角不自觉的上扬,包括我也是。

下一幕却又却又告诉你老人其实很爱猫,收留的猫越来越多,老人就是那种刀子嘴豆腐心肠。自己没吃都要喂食给小猫。还跟老猫对话“给你孩子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还特别招孩子喜欢,她也会给孩子们做零食吃,孩子们特别喜欢围着她喊老奶奶老奶奶,儿媳妇又哽咽的说:“其实我婆婆挺幸福,身体挺好的,全家人都很幸福。”

老人有主见,同时也要强。说过去很多记者都想来问,她就是不说实话。但是话头一转又直戳人心:“他们每次问那些问题,都当着我的儿媳妇、孙女,我怎么说的出口。”

老人在接受采访时,特意嘱咐把门关好。说到刚逃回来时眼泛泪光、声音呜咽:“男人说不嫌弃我,又不是你自己愿意去的。”说完眼泪止不住,“不讲了,不讲了”

事情过去许多年,很多人或许以为老人们对当年的事情仍旧怀恨在心,但是日本留学生也是一直照顾慰安妇的米田麻衣却讲:“阿婆看到那个照片笑了,说日本人也老了,胡子也没有了。”

截止电影上映前两天,90岁的黄有良在海南家中去世,中国幸存“慰安妇”记录电影中22位老人仅剩8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现实,我们不应该仇恨,但应该面对。很多事情,我们不应该记恨,但是要铭记。

我和组里的记者采访院线的负责人时,她说集团还是很大力支持这种纪录片的。但是我看了一下当天的排片情况,《二十二》全天仅两场。这个可以理解,院线有自身的压力,相对于《战狼》这类热门电影,不可能把很多的排片让给不知名没有票房保障的纪录片。所以好电影,还是要靠观众。看的人多了,排片自然就来了。

真心推荐还没看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能走进影院,用心去看一下二十二个老人的故事。

"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

我是老伯,喜欢电影和广告的准大三生。

欢迎跟帖和分享,我会及时回复。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那就在文章下面点个赞吧。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