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我是老伯。

前几期我们一直在给大家分享了影评系列和干货#你的暑假还差这些书#系列,断断续续得到了一些反响,尤其是书单系列很多同学反映自己很受用以至于立马下单买了书,看到这些老伯很高兴。但是也会知道还是会有部分人和老伯之前一样,对于各种干货十分的喜爱,但是最终也只是停留在嘴上功夫和手上功夫,所以便有了今天这推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碎片化的时代,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干货。比如“离20000月薪,你只差这一步”,又或者是“学会这几招,你就是人生赢家”。

点进去后,是“成功人士”们的大谈人生技巧,有思维方式层面、有人际交往层面,更有实际工作计划层面。

你看得喜不自禁、心潮澎湃。一口气翻了十几页历史文章,大呼就应该如此,以前的不明了仿佛都清晰起来。

两个小时转瞬即逝,你又忽略了自己原本该有的计划。但你觉得很值得,回味着这些道理,你更觉得人生会因此少走很多弯路。

你暗下决心,明天就要试一试。

我曾经也沉迷于这种所谓的“干货”。

当我对人际交往失落的时候,“你要学会不合群”给我带来一些宽慰;当我忙忙碌碌但却没有目标的时候,我看到了“请把你的目标精细化”;当我工作能力遇到瓶颈的时候,“高效只需这五招”让我精神一振。

这些规律深入简出,往往短短千百来字就可以介绍得清楚。伴随着一些案例的介绍,看起来非常具有实用性。

在碎片化的时代,既不花费时间,又能收获内容,是十分具有“性价比”的选择。

可是,为什么看了那么多干货,你什么都没变?

干货真的有道理吗?

是有的。

“干货”的本质是归纳,将无数散落的现象抽取出一条“方法论”,是具有一定适用性的。

但“方法论”一定是指导实际的。我们常常沉迷于“醍醐灌顶”的精神高潮,却不愿意花出一点时间去实现。

这个时代,太急切,太焦虑。我们不甘于人后,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同龄中的佼佼者。所以我们不能浪费一点时间,不想走弯路,想一举找到最佳的捷径。

这其中最悖论的地方是,走了弯路才能够得到的体悟,你想直接领悟;读过百遍书才可能总结的道理,你想直接消化。

跳过了过程,达到的不是终点,而是深渊,是虚幻的梦境。

鸡汤会营造舒适的精神环境,平缓你的焦虑,而干货想要通过提供方法论,帮你解除焦虑。

我们急于求成,但又怯于尝试;我们心比天高,但却眼高手低。“干货”提供给我们了高级的思维模式,为我们塑造了一种“在成长”的假象,但其实你丝毫未变。

其实这两者本没有毒,遇上了屌丝,就成了剧毒。就像营养粉、麻醉剂,吃一片两片没有问题,但吃多了,难免会出问题。

所以啊,

脚踏实地才是正道,重术不重道,难免落了下乘。

我是老伯,喜欢电影和广告的准大三生。

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那就在下面点个赞吧。

欢迎分享和跟帖,老伯会及时回复。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