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关注 游鱼uy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听一个长辈曾在不经意间发问:“是谁这么聪明,发明了高铁,国家得给他发多少奖金啊!”

大部分人对高铁背后的故事确实不太了解,十多年来常被一些媒体不准确的宣传误导,或多或少产生过错误的认识。从一开始的『山寨』到『等一等人民』的声音,再到今天『厉害了我的复兴号』全民热捧,对待它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4月18日零时实施的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中首次出现CR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12月3日,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CRH380AL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86.1KM/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

我觉得把中国高铁简单的概括为『发明』并不准确,因为中国高铁并不是一个『异军突起』,而是一段站在巨人肩膀之上『匠心独运』『独树一帜』的成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就概括的非常好,但这个过程的艰辛对铁路科研人员来说真的很不容易。如今我们终于在再创造的阶段大步向前,赞美的话就不再多说了,回顾十年前的泥泞,现在的人们可以理解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引进的CRH2A前脸只有CRH三个字母,明明是中国高铁的『教学用具』,但有些人因为它的日系血统把他们称为『耻辱号』。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把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四位老师『加拿大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和『德国西门子』请来,一个个手把手地传授我们盖世神功。短短几年时间,学生不光学会了四大门派传授的绝学,自己还研发出新的招式开山立派,这不正是中国高铁牛逼之处吗?

标准动车组命名『复兴号』上线,很多非车迷朋友问我这车有什么厉害之处。我想把中国高铁比作『杨过』特别合适。

中国高铁在第一阶段学习吸收了『古墓林朝英』庞巴迪的玉女心经 - CRH1、『王重阳』川崎的九阴真经节选 - CRH2、『西毒 + 北丐』阿尔斯通的蛤蟆功 + 打狗棍法 - CRH5、『东邪』西门子的弹指神通 - CRH3C四门绝技的坚实基础之上,第二阶段有了『独孤求败』的剑和神雕帮助,练就出能抗衡山洪、巨浪的狂涛内力CRH380系列。『复兴号』的诞生就好比第三阶段杨过自创的黯然销魂掌。『黯然销魂掌』是集大成者,源自杨过平生所学天下武功,结合自身的资质和悟性创造出来的独门绝技,威力无穷。

尊重老师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重竞争对手同样是我们古老的智慧。但无知就不是什么好习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暂且猜测这是知乎网友钓鱼的好手法,更欣慰的是这问题下面回答的知友大都是科学客观有水平的老师。

可微博上的评论有很多都救不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R东日本公布新型新干线的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论

日本国土面积确实比中国小,今天中国确实有很多硬件条件更利于高铁的成长,但新干线是中国高铁的老师之一,当初在传授技艺的大多数时候教了『要怎么做』但却没有教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中国高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妄自尊大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诞生自川崎重工的CRH2A是中国高铁引进的最物超所值的平台,所以作为新干线的粉丝的我,想要分享一下我心中的神车 - CRH2A-2001 ( 原CRH2-001A ),以及在它身上发现的来自『新干线』的小细节。

要抓 CRH2A-2001 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海铁路局没有给它安排固定的交路,也就是说今天它出现在深圳,可能明天回上海之后,后天就改跑重庆去了,再回了一趟上海,就又改去武昌了。而且追火车不像追民航客机,有开放的平台可以查到任何一架飞机的动向。还好有铁路局里面的朋友帮忙,给路过上海的我提供了情报,才能见缝插针的抓它一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海虹桥坐D3323次到嘉兴南站,抓到了由CRH2A-2001担当,从深圳开了一天马上回上海虹桥的D2284次。

CRH2系列是以日本新干线的E2系1000番台为基础的动力分散式动车组。中国以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并吸收的方式,由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由在国内生产实现国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祖车辆新干线E2系1000番台

其中200km/h级别的动车组被定名为CRH2A型。目前全国共有191列,其中120列为前批次车,70列为统型车(即2013年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所要求采用统一规范的动车组),还有1列为综合检测车。其中前3列由日本原装进口,CRH2A-2001就是当年第一列漂洋过海送到青岛的产品,所以我把他比做普罗米修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去程是一列后期制造的统型CRH2A,所以正好有了可以对比的参照物。

新干线式的驾驶室车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批次CRH2A统型车与原装车最大的区别在先头车,一个是取消了驾驶室的车门,二是车顶那一条的信号设备减小了很多。

统型车不再增设驾驶室专用车门,改为了侧面观察窗,像其他型号的高铁动车车辆一样,列车驾驶员直接从车厢内部进入驾驶室。

这个驾驶室车门有什么有趣之处呢?

在日本铁道系统里面,列车尾部会增设一枚『车掌』,在列车进站和离开站台的时候,尾部的车掌需要把脑袋伸出来,观察列车在站台的通过情况,以保障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头出来的车尾车掌并不是新干线出现才有的规矩,很早前的日本国铁电车开始就有,图为山手线的车掌脑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本站新干线进站时的车掌脑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海道新干线上N700系的车掌脑袋,手扶着帽子以免被风刮飞咯。

有时候新干线比较长,中间也会有一个探出来的车掌脑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4系新干线中部探出来的车掌脑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E2系1000番台的7号车有一个探出的车掌脑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CRH2A-2001的7号车,貌似也有一个能打开的窗户。

一人一窗的7号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一张更清楚的照片,可以看出CRH2A-2001的7号车,在中国高铁里是非主流的1人1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个小细节跟新干线E2系1000番台一样,也有一节1人1窗的车,只不过是在E2那里是6号车。

与中国高铁相反的是,现行的新干线主流车型基本上都是1人1窗,每2排座位设一个车窗的形式反而是现役新干线中的非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700系新干线的一人一窗。

新干线这种现行设计的弊端可能是车厢内自然光采光会减少,窗户局促小气不敞亮,有点像在坐飞机,好处当然是绝对不会出现倒霉的『面壁座』,也不用跟前后座的乘客纠结要不要关遮光布的问题。以我个人来说,最喜欢CRH2A的窗户,两座共用一个大窗户既不会出现面壁座,又有宽敞明亮的感觉。

但两个座共用一个大窗,难免会出现争夺遮光板的问题,新干线E2系1000番台(CRH2A)的设计是如何解决的呢?

分离式的遮光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HR2A-2001的二等座车厢,可以看到分离式的遮光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图看得更清楚,一人一张遮光布。

但遗憾的是,这种不打扰别人的设计并没有在之后的衍生车型设计中延续下去。虽然CRH380A的一等座和商务座的设计本身是一人一窗,但是二等座就可能会出现争夺遮光板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RH380A二等座车窗的共用遮光板。

CRH380A的一等座和商务座都是一个人一个大窗,但是到了复兴号,一等座也改成了共享车窗。小小的遗憾没关系,只求以后尽可能不要买到面壁座就好。

新干线式的男厕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干线上面经常能见到的这种男性小便室,让CRH2A非统型车在中国高铁中变成一朵奇葩了。

奇葩在哪里呢?

首先把男性小便室单独拿出来,看起来是奇怪的设计,但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厕所排队的时间。新干线单独增设男性小便池,用一个只供站立的小空间,去分解男性入厕的时间,理论上是能给女性换来更多的入厕时间的。这个男性小便的空间有多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设门锁的弹力折叠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空间中只够容纳一个人 + 小便池。

第二个奇葩之处,是这个不设门锁的小便池,为了让你知道里面已经『有人』了,它能看到入厕男性后脑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HR2A-2001这个还算含蓄了,下半部分是一块不透明的玻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干线E5系上的男性小便所,一个不小心就看到里面抖动的背影。

在意这个也许是我太过保守……

新干线式的洗漱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性小便室旁边就是两个分隔开的洗漱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个洗漱池中间不仅有一块玻璃分隔开,还附带了一个帘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上帘布之后,就是一个私密的整理空间。

这就是新干线上面典型的服务日式习惯的设计,日本人相对来说更注重个人形象,女性化妆补妆,男性整理发型,都需要一个私密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需要用帘布的时候,能够整洁地收进旁边的凹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北海道新干线H5系上面的『灯火通明』的洗漱池,简直就是一个专业的化妆镜。

这样的设计也确实不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后期统型CRH2A上面,洗漱池砍掉了帘布,之后其他的CRH车型也没有这样的设计。

个人觉得,在未来的某些商务座车厢里,可以将这种设计思想拿回来,至少可以增设一些能给面部打亮一点的灯光。

车门处的挂钩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车门两边扶手内的小环

这个小环在新干线上面是干嘛用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列车在抵达终点站准备折返前,会挂上一个这样的东西。

因为折返的时候,有一群号称7分钟搞定的清洁队,会在新干线车厢内做一次快速的清洁,并且把全部座椅都调转一下面向返程方向,中国高铁的清洁习惯跟这个类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干线会把这个时候的清洁工作作为他们的服务亮点来宣传,强调『高效』和『严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他们在进行7分钟清洁工作的时候,会挂上这个提示牌以免乘客上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海道新干线H5系的车门处,能清楚地看到四个挂钩环。

其实就我看到的来说,新干线上的乘客本来就不会乱丢垃圾,这一点为清洁工作高效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真心希望我们国家的高铁上,乱丢垃圾的乘客能越来越少,为保洁人员减少辛劳的同时,也为大家创造一个干净的乘车环境。

分类投放的垃圾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RH2A-2001上面的垃圾箱,还保留有新干线上的垃圾分类孔。

更有适应力的集电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RH2A-2001没有采用新干线原装的集电弓,换了德国斯特曼公司的DSA250型,以适应当时既有线接触网的高度变化。

十年前的中国,还不像今天的中国遍地都是高速动车,即使是集电弓适应了高度变化的接触网,CRH2A刚刚在中国投入使用时,还是发生了不少囧事。

比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候会遇到低站台,需要站台架梯子才能上车……

十年前的CRH2A在既有线上与绿皮车混着跑,没有配备真空集便器的绿皮车厕所,人们的排泄物都是直接掉在铁道线上面的,常年累积下来的异味,去过铁道边的人都有所感悟。

CRH2A的空调进气口位于车身下方,既有线上所有屎尿的异味全被吸到车厢里面去了。一批最早开始体验动车的人还会疑惑,这明明是新型动车,怎么也带有一股难以言说的气味呢?

弹指间十年过去了,能运转一次CRH2A-2001也算是圆了一个小小的心愿。回到虹桥站的时候,远处的站台正好停放的是复兴号,最旧与最新两个不同阶段的CRH合了一张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设计寿命20年的CRH2A-2001来说,十岁的它到退役的时间还早。但我个人还是希望这些CRH先锋未来在退役之后能被送进博物馆。

大家都说现在中国高铁『硬件』非常牛,已经把之前的老师远远甩在身后了,但是在『软件』服务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这需要运营和乘客共同努力。我也想说,车辆内为乘客服务的细节设计,也是需要提升的『软件』。

希望中国高铁越来越好,加油!

下载 游鱼App

一起 让生活更有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查看 游鱼uyu 往期热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篇读懂精酿,夏天不喝点好啤酒可怎么过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阳要有后裔了!明星夫妻因戏结缘也不是头一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游鱼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