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的这个价格多少是有点让人吃惊,毕竟4亿人民币的价格实在不便宜,但考虑到它的特殊用途、定位,也算的上情理之中。今天,就来说说4亿元背后蕴含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携带多架歼-15的“辽宁舰”,航母的“附加消费”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从世界范围内的同类机型比较来看,歼-15舰载战斗机的4亿人民币(约合6000万美元)的单价并不算是最高的。比如,波音公司在2017年交付美国海军的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的出厂价格为7050万美元。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出厂价格只包括了生产一架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的成本,并不包含研制费用以及备件等额外的支出。更令人咂舌的则是法国海军“阵风”M舰载战斗机,该机早在2011年的出厂价格就已经飙升到了7900万欧元。

不过,如果纵向衡量,将歼-15舰载战斗机的单价与同为国产双发重型战斗机的歼-11系列陆基战斗机相比,就可以看得出前者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根据国外媒体推测,歼-11B陆基战斗机的单价也不过才3亿人民币左右,而歼-15舰载战斗机比前者整整多出来1亿人民币。那么,这1亿人民币究竟贵在了哪里呢?

首先,这两型战斗机上最重要同时也是占用机内空间最大的机载设备——涡扇发动机来看,歼-11B战斗机装备的是国产涡扇-10“太行”发动机,而目前所有服役的歼-15舰载战斗机装备的都是俄罗斯原装AL-31F发动机。

两者比较来看,国产涡扇-10“太行”发动机在使用要求和可靠性方面得到了军方的认可,已经大批量装备歼-11B战斗机,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俄罗斯方面近年来向中国出口AL-31F发动机的价格却在节节攀升。尤其是在歼-10系列战斗机进入全速生产阶段后,依然采用俄制AL-31F发动机,再加上必要数量的发动机储备需求,使得中方在与俄方进行该型发动机价格谈判时很难掌控主动权。这样一来,一降一涨,歼-15舰载战斗机至少在涡扇发动机方面的成本就要高于歼-11B战斗机。据公开的信息,现在每台AL-31F的发动机价值六七百万美元,而如果发动机能够国产,那价格砍半也不是不可能,这样的话,省下的钱就是按千万人民币算了,实在不可小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歼-15目前使用的依然是俄制发动机

从研发设计角度来说,虽然歼-15舰载战斗机可以视为歼-11B战斗机的衍生型号。但是,因为舰载战斗机本身就有很多不同于陆基战斗机的特殊要求,比如折叠式主机翼和平尾、起落架、鸭翼等,其中的很多技术还是国内首创,具有很高的攻关难度。可以说,歼-15的发展过程几乎等同于研发一种全新的战斗机。这一部分研制成本最终也是要分摊在每一架出厂的歼-15舰载战斗机上。

此外,在歼-15舰载战斗机基本型投入量产后,后续改进型号也陆续进入到研制阶段,比如弹射型、航电大改型以及双座型等。因此,整个歼-15舰载战斗机家族的研制成本依然会上涨,并且继续分摊到后期下线的歼-15舰载战斗机改进型号上。从这一点上来看,今后每架歼-15舰载战斗机所分摊的研制成本很难通过批量生产来有所减少,甚至很可能略有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歼-15上有折叠翼等一系列特殊技术,随着弹射版投入使用,特殊技术只会增加

再者,由于中国海军对于歼-15舰载战斗机的采购数量有限,单机成本自然也很难降下来。同法国海军“阵风”M舰载战斗机的采购情况一样,歼-15舰载战斗机也只有中国海军这唯一的用户。即便是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破天荒的第一次展出了于歼-15舰载战斗机的模型,也不意味着该机就能够用于外贸出口。

至少从目前中国外贸战斗机的所有用户来讲,也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装备和使用可以搭载歼-15舰载战斗机的大型航母。相比之下,无论是美国F/A-18舰载战斗机家族,还是俄罗斯米格-29K/KUB舰载战斗机,都得到了至少两个甚至更多用户的订单,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