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棋牌类游戏都是众多移动游戏类型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并以其生命周期长、高用户粘性、高付费率等特点为业内人士所关注。尤其是近两年以来,面对愈加饱和的国内手游市场,棋牌类游戏持续发力,市场规模一举突破28亿元,成为行业的新焦点。

那么这些年间棋牌类游戏到底经历了什么?面对机遇棋牌游戏又是如何把握的?未来棋牌类游戏又会走向何方?

棋牌类游戏的“前世今生”

说起棋牌类游戏,就不得不提于1998年上线的《联众世界》。在那个BAT还未“三国鼎立”的年代,中国互联网产业正处于“开荒”阶段,眼光独到的联众就独辟蹊径,瞄准了在线棋牌休闲游戏。由于定位是面向全国的休闲娱乐平台,因此游戏玩法仍以主流的大众玩法为主,规则全国通用,偏向于娱乐休闲。联众世界在当时吸引了大量玩家,风头一时无两。

随着联众和腾讯在棋牌类游戏市场确立了领先地位,一些后入局的中小厂商为避免与其“正面交锋”,转而将目光放到了国内三、四线城市,打造高度地方化产品,以本地游戏加本地社交的理念将玩家联系到一起,比如畅唐网络2003年产品《同城游》便是如此。从表面上来看地方棋牌单品用户基数较少,但是如果考虑到产品数量的话,用户总量是不可估量的。当然了,与上面两家游戏平台相同的是,此时的地方性棋牌游戏在产品质量和运营模式仍有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2007年,《JJ比赛》顺势而出,推出比赛模式,主打棋牌竞技。或许你并有没有参加过这个比赛,但是相关的广告相信一定也会在电视上看过。“举办线下比赛”、“影视明显代言”等等行为,表明了《JJ比赛》推广传播棋牌文化、做大棋牌比赛的决心。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线棋牌类游戏此时已经开始由PC端逐渐转向移动端。

众所周知,自从2008年苹果推出iPhone4以来,智能手机设备在全球范围内始终保持着增长,由此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具有便携性以及移动性特点的移动设备能够充分的利用玩家碎片化的时间,因而很快受到玩家的欢迎。根据Newzoo预计,至2019年全球游戏玩家将达到25亿,其中手游玩家将占多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其他手游,棋牌类游戏对于移动硬件设备几乎无要求,因此由PC端转向移动端受限较少,且潜力巨大。另一方面,用户习惯的改变也直接要求了棋牌游戏厂商作出选择。

即便如此,主流应用商店上棋牌类游戏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声音,许多人都认为棋牌类游戏的用户群已经逐渐消亡。事实上并非如此,棋牌类游戏在推广时有着一套自己的规则,即线下渠道推广,而这也是棋牌类游戏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更依靠口碑宣传的习惯所致。

作为随着棋牌类游戏成长的一代人,笔者也曾对身边的人群做过简单的调查,经过岁月的磨砺,年龄的增长,许多要事缠身的人们逐渐放下了曾经挚爱的重度游戏,回到了棋牌类游戏的阵营。

地方棋牌手游满足新增用户诉求

虽然近几年以来,业内都在谈论着人口红利消失,手游市场一片红海,然而很少有人注意三、四线城市用户的增长潜力以及付费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DataEyeS+在《2017手机棋牌游戏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2016年四季度,全国移动宽带普及率为71.2%,用户达到9.84亿;截至2016年12月,全国手机支付用户达到4.69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为31.2%。

随着智能手机、移动宽带以及移动支付的进一步普及,更多的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的民众通过智能手机连接互联网。移动消费习惯的养成,让这些长期被忽略的人们比过往更愿意使用手机进行娱乐消费。这一部分人的生活与娱乐需求如何满足,成为伺亟待解决的问题。

棋牌类游戏市场之所以能够在这两年间不断增长,正是在正确的时间节点内做正确的事情。在一、二线城市竞争激烈之时,棋牌类游戏厂商已经将目光下放到仍处于蓝海阶段的三、四线城市,发展地方性棋牌定制服务,提供特色游戏模式。比如,2016年闲徕互娱就以其独特的“房卡模式”刷新了行业观念。与传统售卖游戏币的棋牌游戏相比,房卡模式的盈利主要是售卖房卡(或是“茶水钱”),不存在实体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用户主要由相对固定的熟人开房约战,自定输赢值。

建立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

自从2016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手游版号政策以来,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过审手游总款数约9300款。其中,6月共有821款游戏获得版号,手游占据了802款。而在这802款手游中,排在TOP5的游戏类型分别是棋牌、RPG、益智休闲、捕鱼和SLG,显而易见,棋牌游戏几乎占据了手游市场的半壁江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更详细的数据显示,棋牌游戏用户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四川等互联网人口大省,而在地方棋牌玩法丰富的南方内陆省份,也集中了大量的棋牌玩家,超过50%的棋牌用户分布在传统互联网渠道较难触及的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不同类型的用户有不同的诉求,CP可以通过了解用户的特点和需求,明确产品定位,有针对地对产品的玩法功能进行调整。

因为地方棋牌用户大部份上都是来自于移动互联网刚开始普及的市场,以前常用的互联网流量模式在这里是难以触及的。当地用户特质简单,用户信任感远远好于一二线城市,渠道势力相对薄弱,获取信息方式多靠口碑效应。用户画像决定了推广渠道的下沉,同时运营策略及推广手段也需要及时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目前现状来看,地方棋牌游戏的推广多是以线下推广为主,包括地推和徽商。地推主要通过在当地棋牌室、投注站等地进行广告分发,或与地方的媒体、电信等企业/部门进行合作推广。微商主要通过代理,利用代理分销体制,通过线下熟人介绍、朋友圈推广等方法发展玩家,销售房卡获得差价利润,或与线下棋牌室类似。

地方棋牌入局者众多,竞争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加上全国性棋牌平台也开始着手布局地方棋牌板块,中小CP推广产品、拓展用户的难度也不断攀升。可以预见,未来棋牌类游戏竞争只会愈加激烈,想要抢占市场还需明确这几点发展趋势。

一、精耕细分市场。虽然棋牌游戏已经由全国走向地方,但是仍然可以开发更多的细分市场,从而避免与大平台直接竞争。

二、融合更多玩法。众所周知,棋牌类游戏规则相对固定,玩法单一,以还原线下玩法为主。不过这并不是说棋牌类没有创新的空间,“棋牌+”或大有可以,这需要各厂商积极大胆的尝试。

三、掌握有效的渠道资源。在“野蛮增长”过后,新产品想要抢占市场份额更需要渠道资源的帮助,比如当地的网吧资源、报纸分发渠道资源、当地公众号自媒体资源,或者是当地的代理资源等。

四、适度的买量调控。当渠道掌握足够大话语权时,厂商的命运也相当于交付于他人之手。产品各项指标足够优秀时尚有一席之地,但是当产品数据出现问题时很容易被抛弃。所以,必要时棋牌类游戏也可以尝试进行买量,通过多次买量洞察用户行为,分析用户数据,对游戏进行优化和调试。

跨界合作成品牌营销的重要手段

棋牌游戏与厂商合作,大家并不陌生。在游戏行业,棋牌游戏与厂商合作更多是指从玩家的虚拟环境出发,衍生至玩家的真实生活环境,并与玩家的日常生活习惯产生关联,从而建立或加强起玩家与游戏之间的关联性。通过与线下影响力强大的大众传统品牌异业合作,一方面能够直接给游戏带来导流效果,另一方面还能与游戏本身高度匹配的传统品牌,共同维护粉丝,从而通过更具黏度的粉丝团体自然地放大游戏或公司的品牌营销价值,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选择异业合作的企业时,手游厂商首先会考虑的是目标受众群体的匹配度。快消类品牌是手游行业的一个普遍选择,主要原因是消费受众群体的匹配度较高——手游玩家以新锐年轻人为主,也是快消类品牌的主要受众群体,手游公司和快消品牌在品牌、实力、营销思路和市场地位上也普遍具有共同对等性。

此外,在进行棋牌游戏与厂商合作时,也需要注重消费者的体验何感受,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而并非是为了“求关注”。棋牌游戏与厂商合作,是从玩家的虚拟环境出发,衍生至玩家的真实生活环境,并与玩家的日常生活习惯产生关联,满足玩家吃、喝、玩、乐的一站式生活需求,从而建立起玩家与游戏产品之间的关联。棋牌游戏与厂商合作的玩法还会不断升级创新,已经进入了“棋牌游戏与厂商合作2.0时代”,就是说未来游戏的异业合作将会向精细化、深度化以及定制化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棋牌类游戏究竟能够走远,能够走多久并不能将希望全部依托于玩家身上,厂商自身对待产品的制作态度与运营手段绝对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