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乌鸦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周我写了一篇推荐纪录片《二十二》的文章。当时的动机很简单,只是觉得明明是部好电影,排片却不足1%,心里觉得不忿,想用自己微小的影响力,替它说几句话。

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一篇推送,居然引来700多万人阅读,被人民日报公众号转载,还上了央视…一夜之间,乌鸦的读者增加了18万,到今天为止我们的读者数量超过了54万,这都是我没想到的,就像做梦一样。

用小伙伴的话说:就像是农民工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此后,我发现自己变得畏首畏尾,晚上睡不着觉…老是在琢磨:怎么办,忽然多了这么多读者,他们喜欢看什么电影呢?他们欣赏什么样子的态度呢?他们推崇的是什么价值观呢?最关键的是:我应该为此做出哪些改变呢?

我发现,当有脑子里太多杂念,手就变形了,文章也就变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入行的时候,我曾经拜访过圈内的大佬,向大佬取经。大佬对我说:你要写公众号,首先得有个“粉丝画像”。你想吸引什么样的人?多大年纪?是男是女?月收入多少?生活在什么样的城市?然后,你再去想,应该用什么文风,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但我没有听从大佬的建议,因为我觉得伪装成另一个人,太他娘的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我不管不顾的,吭哧吭哧的,写了一年,找到了30多万读者。

在某次饭局上,大佬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太慢了,你的观点不够尖锐,你的文字不够偏激…怎么快速成长?

我只能回道:嗨,再写写吧,实在写不下去了,就回广告公司打工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天,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互联网时代之前,我们的朋友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可能是邻居,是同学,是同事…他们可能是在一个饭局上认识的,酒桌上认识的,KTV里认识的…总而言之,你的朋友来自于你生活半径所覆盖的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我的读者是从哪里来的呢?

绝大多数都和我的生活半径没有一点关系,有北上广深的,有四川重庆的,有云南贵州的,有河南河北的…几乎涵盖了每一座中国城市,甚至还有很多是在国外的…

很多人都和我出生于不同的时代,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经历,我们没有吃过同一种美食,没有看过同一片风景...但我们又仿佛相识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一部电影我们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对一个社会现象可能有不同的判断…但我们肯定有着相似的价值观。

我不相信什么“粉丝画像”,我相信的是:我想找的读者,也正在找我。

你可能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因为某一篇推送,因为某一个评论,关注了[乌鸦电影],然后就像老朋友一样听我吹牛逼,为我写评论...

我们素未谋面,也无需见面,我们已经是朋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很多人一样,最近我也在看《中国有嘻哈》。作为一个民谣爱好者,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会喜欢上rap…

我很喜欢这些Rapper,别的选秀节目,选手都装出一副很谦虚很感恩很梦想的样子。但你看这些Rapper,个个都感觉老子天下第一,个个都无所畏惧的袒露自己…或许,真实,才是这个时代最稀有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准备去猜测大家的口味,也不准备去迎合你们的喜好…我会继续写我喜欢的电影,继续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我不会再诚惶诚恐,不会再畏首畏尾。

原来,当我把真实的自己交给你们,当我不在乎你们,才是对你们最大的尊重。这个道理,这么复杂,也这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鸦微信号:wuyadianying 微博:乌鸦电影

乌鸦最新动态将在朋友圈跟微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