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做父母的人,对孩子的期望并不是要长得多么出众,或今后赚多少钱,而是衷心地希望他们能够身心健康。有多少父母在迎接新生命的时候,心理充满无限的喜悦。但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看到宝宝们的不爱吃饭、便秘、消化不良、爱哭闹也会感到措手及。其实孩子的很多不舒服都跟饮食有关系,健脾益气利消化是临床治疗宝宝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则。给婴儿捏脊既能减少喂药的麻烦还能起到预防、治疗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有“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捏脊说法。初生的婴儿脾胃薄弱,极易出现厌食、便秘、消化不良症状,甚至睡眠不安、爱哭闹等,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法(又称捏积),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小儿积滞、疳症、厌食、腹泻、呕吐、便秘、腹痛、遗尿、夜啼以及佝偻病。

现代医学实验证明,捏脊能有效地提高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加强胃肠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能力。那么捏脊如何操作呢?就是在宝宝的脊柱部位的皮肤上,月双手捏拿。由于用捏脊疗法治小儿疳积效果比较好,又习称为”捏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操作手法

1、先做好准备工作,让宝宝取俯卧位,为了让宝宝不乱动可以放一个玩具在头部,然后在宝宝背部轻轻揉按几遍,使肌肉松弛,也让宝宝心理适应。

2、将长强、大椎两穴定位,操作方法有两种,选择适合自己操作,宝宝也舒服的动作。

(1)双手拇指伸直,指面向上,用拇指桡侧面分别紧靠宝宝脊柱两侧,食、中指前按,与拇指相对用力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提捻,边捏边向上慢慢推进。

(2)操作者双手作握空拳状,用食指中节的桡侧及背面紧贴于患儿脊柱两侧,拇指伸直前按,并对准食指中节处,随即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提捻,随捏随提,并向上慢慢移动。

3、从长强穴起到大椎穴为1次,反复5~6次,在捏到第3次时,每捏三把将皮肤提起1次,即”捏三提一“法。

4、每天捏脊1次,连续6天为1疗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验还证明,脊髓分出的调节内脏器官的自主神经能改善内脏的活动过程,稳定自主神经双向调节功能使消化酶增加,改善胃肠道功能。捏脊除最常用于小儿疳积外,还可用于慢性胃肠疾病、妇女月经不调或月经疼痛、高血压等,它还有健身防病的功效,对于身体较弱的老人或儿童,能过捏脊,可以改善食欲、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我们在操作时注意要腕部放松,动作方可灵活协调,且要指面着力,不能以指端挤捏,更不能将肌肤拧转,否则产生疼痛。操作过程中双手指不应离开皮肤,动作要连续,不可间断,也不可斜行,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捏拿宝宝肌肤及力度要适当,捏拿过多则动作呆滞不易向前推进,过少则易滑,用力过重致疼痛,过轻不易得气。捏脊最好在餐后2小时进行,未进食或刚吃饱时都不宜做捏脊疗法。并应注意室温适中,防止着凉。体质好、皮下组织丰满的,手力可大一些;反之用力宜小,逐步加重。捏脊疗法适用于1个月以上小儿,但宝宝皮肤如有出血倾向,或脊背皮肤有感染的尽量不要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