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近几年的表现可谓“剧入佳境”,普遍凭借优质IP狂揽流量,兼得强力资本的有效加持,使得本土剧集佳作迭出,好戏不断。相信各位看官跟码粮一样,在追剧过程中总是一再被剧中好听到哭的OST深深吸引,愈渐感觉到“听歌跟看戏同等重要;好剧有了好音乐的融入更显精彩!”于是“影视OST”这个概念被越来越多的看官说起问起。那么今天,作为“骨灰级剧迷兼乐迷”,码粮打算跟大家说道说道“关于影视OST的那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先看看“OST”的基本概念:
所谓OST,就是Original Sound Track,通常翻译成“影视原声”,包括影视歌曲、背景音乐等。优秀的影视音乐不仅仅是影视剧情节、叙事的“推动器”,它还自带光环,进一步释放影视作品的衍生价值。在电影工业高度发达的好莱坞,OST的制作预算一般要占到大片总投入的8%左右,其原声大碟的营销周期也可以长达1—2年。如迪斯尼出品的《冰雪奇缘》原声大碟上市后越卖越火,曾在美国公告牌200强专辑榜单上夺冠11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一个近期的实例:《速8》——9天狂揽20亿。火热票房背后,其电影原声也表现不俗。《速8》原声音乐数字专辑在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三平台的总销量截止今年四月已达130万,其中仅QQ音乐销售额已超百万,获得“白金唱片”销量认证。
再看看近邻韩国:
韩剧的OST早已成为远近驰名的成熟产业。去年年底热播的韩剧《鬼怪》,其OST在中国内地的音乐平台qq音乐上属于付费商品,截至今年四月末,这张OST大碟已售出1200多万首/次。该剧播出小半年后,在付费专辑累计排行里仍然高居第五位;按照2元/首、20元/一张专辑(28首)来算,该OST大碟目前的销售数据是12059237首,也就是直接收益起码在861万或以上。当年爆红的《太阳的后裔》,更是在中国卖出了1200万元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国内市场长期以来并未形成OST整体的“企、制、宣、发”运作链条,OST制作投入极低。据某位知名音乐制作人透露,目前国产剧对音乐的投入,“很多都没到1%呢。”更不要谈把OST单拎出来赚取额外收益了,以前他们也尝试过把一些歌曲做付费,但成功的不多、利润也比较微薄。”
但数据显示,近两年影视OST音乐商业价值开始突飞猛进,在某大型音乐平台上,影视OST视听日均试听量已经占到了14.26%,而影视OST数字专辑累计销售额,在一年时间实现了从0到2400万的 飞跃,占全部数专总销售的11%,其中不少影视OST数专销量更是惊人,《大鱼海棠》OST更是获双白金甚至钻石唱片销量认证,这也从侧面验证用户对数字专辑不只是粉丝消费或者偶像型消费模式,而是对音乐作品的认可,对影视OST营销模式和商业价值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影视OST商业价值突飞猛进的背后,与平台方的运营也分不开。乐评人邓柯站在音乐产业的角度认为,音乐已经不再是电影的营销工具,而是电影衍生出来的文化产品,正向行业多元业务方向发展。
现成的例子是近期燃爆市场的《战狼2》:开创了国内OST新玩法:给剧中人物量身定制推广主题曲。在电影《战狼2》当中,吴京饰演的冷锋为了寻找爱人的音讯,踏上万里追寻之路。《风去云不回》这首歌正是以两人的情感为主线,描绘了“锋云CP”经历的坎坷和不易,让人们在战火之外感受到男主人公的执着与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方面也有类似的模式觉醒,尤其是刚刚落幕的收视冠军《浪花一朵朵》。值得注意的是,该剧OST的走红并不只是“搭便车”的连带效应,除内容本身,如词曲编录混均按照业内最高标准制作外,制作方还借鉴了时下最有效的“4D环绕式全景营销”的策略,即:

据某音乐娱乐集团版权部高级总监介绍,《速8》OST上线仅7天的销量便突破百万,该成绩正是得益于运营团队围绕《速8》OST数字专辑打造直播IP预热+影视营销植入+线上定制+场景体验的“4D环绕式全景营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电影上映前我们就在自家平台上直播了首映礼为《速8》预热,这种直播用户的参与度、互动性出人意料,甚至比访谈类直播更高”,负责人介绍到,线上的部分除了做直播、数字专辑,还在《速8》上映期做了播放器的个性包装,“把这个主题包装在我的手机上,感觉听到任何音乐,都会想到电影场景,带入感很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投放的7天里有过百万的用户访问了这张音乐数字专辑,且有不少用户产生实际购买行为,转化率将近20%”。基于如此可观的转化率,她认为,用户在看过电影消费、体验之后,还有一个再消费的过程,影视OST就是好的切入点。Space Cycle 中国区总经理赵艳洁更是直言不讳地认为,音乐不是配角而是主角,影视OST能提供很多场景下的互动体验。
“未来,各大音乐平台都将围绕影视OST,从听歌、直播、K歌到票务、线下场景营销、品牌联合、定制化产品等,不断完善影视OST的产业链,带给用户更加多元化的听歌体验。”某音乐品牌平台高级总监表示。
相信大家也都理解,音乐产业之所以需要在营销方面另辟蹊径或多点开花,主要在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一去不返,互联网对于音乐产业的影响绝对是彻骨深刻的。对此,《浪花》OST制作方“有沐音乐”不仅深明利害,更是将新的玩法巧妙应用于实践:
渠道合作及营销策略方面,“有沐音乐”此次携手台湾JSJ共同运作该OST,在异业合作、资源联动方面多有创新,包括OST众筹、线下音乐趴、唱吧翻唱活动、歌手直播、歌手与粉丝原景合录OST单曲......接下来,“有沐音乐”还将在另一部影视剧OST当中尝试音乐纪录片,以及更加垂直、形式更加新颖的OST落地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线程、多维度地玩转产品,敢于尝鲜和探索新的渠道/产品组合,并从中收获了多层面的市场认同。这种手法创新的理念框架同《速8》OST的“4D环绕式全景营销”的设计主线,在创意起点和执行实践中并轨而行的事实说明,业内人士在营销多样性这个大方向上心照不宣地达成了共识。
但说到底,音乐内容本身的品质才是重中之重。在内容制作方面,“掌门人”朱金泰全程把控,为准确表现出人物与剧情所需,甚至将自己五年前的压箱之作《敢爱的冲动》呈现出来。对于这首“好听不好唱”的代表作,朱金泰明确表示,“不会为传唱度而降低品质,不会做这种妥协。”此外,邀请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全程实录,母带交给瑞典Bjorn Engelmann 音乐工作室,精工细作的匠心精神可见一斑。而优质的音乐内容更是吸引了大批粉丝求购曲谱。
好的内容+新的玩法,《浪花一朵朵》或成为本年度全碟拿下“999+”成绩用时最少的影视OST。而且6首单曲配合25首配乐的“豪华手笔”也一再引人侧目。要知道,如此看重OST的影视作品鲜有败笔——“武装到牙齿”就是这个意思。
据“有沐音乐”CEO朱金泰介绍,多次操刀制作/运作OST全案时有一些经验:“音乐总监不仅仅起到全程监制的作用,更应发挥‘音乐导演’的具体职能,从前期定位歌曲风格、选歌、选歌手、制作风格把控、歌曲与配乐联动设计等等,都需要根据剧的内核属性整体思考和策划执行。其实已经是一个‘剧组稀缺’的、颇为走心的内容导演了。这样操作才会有更多视听结合的美妙场景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不夸张地讲,现在的“戏剧作曲”,因为音乐载体和形式的丰富,有更多类似“音乐导演”这样的职位功能。这在韩剧中也是必备的一个basic职位,其工作性质不同于剧集导演,他将领衔整个OST和BGM的制作团队,根据不同的剧情、人设、人物关系来创作。
“有沐音乐”在影视OST方面可谓轻车熟路,对影视作品的了解相对较为深入,而其负责人朱金泰在《浪花》的角色,恰好就是一位“音乐导演”,他在创作每首人物主题歌前基本上都会带着团队全方位研读人物本身及剧情进度,以此描绘作品轮廓,并持续跟进到作品打磨成型。
除此之外,每首歌曲和BGM在剧情中哪个位置插入、适不适合,朱金泰都会跟团队再三讨论,并且反复观看粗剪片,争取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歌曲的具体制作执行过程中,但凡有吉他、贝斯等器乐演奏或和声,为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成品品质理想化,朱金泰都有亲自上阵。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开放的艺术门类,我们的眼界和格局自然不能太封闭。现在的音乐市场很讲究运营策略,讲玩法和投入产出比,但无论如何,我还是把内容品质置于首位。”朱金泰坦言。
对于粉丝“攻占”评论区,这位《浪花》OST掌舵人是何如理解的?
“大家都跑到OST评论区去聊剧情或音乐在剧中给自己的感受,这说明音乐对剧集,以及对受众的情感黏性很强,也印证了OST是剧集的情感延伸。这一点也从侧面说明了这张OST跟剧集本身是完美融合的状态。我觉得这是一张OST的天然义务。”朱金泰表示。
音乐行业分析师认为,OST领跑音乐流行榜不仅仅是“大剧效应”的结果,更是优质内容的价值体现。将影视音乐交给专业的音乐服务供应商、共享OST的价值红利才是性价比及质价比的最优选择。毫无疑问,《浪花一朵朵》OST的大放异彩,客观上也为业界提供了更多样的收益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