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端”上的守望者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31日电(记者蔡国栋 冯太阿)有一种职业与云为伴,天地间只有牛羊吃草和风吹过的声音,这种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让众人羡慕不已。位于中吉边境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二连人人都有一份与云为伴的职业,他们被称为“云端”上的守望者。

  不下雪的时候,他们一般是骑着摩托车前往边界线,道路崎岖加上高海拔,让这一过程也变得非常困难。

托云牧场二连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境内,连部管辖区域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这里常年活跃着一支由柯尔克孜族牧工组成的民兵护边员队伍,肩负着海拔4000多米高的边境地区巡边任务。

托云牧场二连连部所在地区被称为“奥尔托苏”,生活在牧场二连的柯尔克孜族牧工说,这个地名意为“两山之间的河流”。这里地处天山与昆仑山接合处的高原上,平均海拔3000多米,条件艰苦、环境恶劣。

二连的草场沿着中吉边境分布,牧工平时放养羊群,但巡边是二连牧工最为重要的职责。从二连连部至边境线,海拔迅速由2700米上升至4000多米。这条道路年年都会被洪水冲毁,有时路段被泥石流滑坡堵住,牧工的巡边路异常艰难。

  由于今天山区路况和天气等因素影响,牧工无法赶到牧业点,只能临时在草滩上休息,饿了啃几块干馕,渴了喝几口河水。

由于二连所在的这片区域岩石分化严重,牧工巡边的山体上碎石遍地,石块如同饼干一般,用手使劲一掰便碎开。生活在这里的牧工对于降雨也是“爱恨交加”:一方面降雨能给牲畜提供大量天然草料生长所需的水分,另一方面降雨也经常导致地质灾害,给牧工巡边造成不便。

经历风雨与日晒的脸庞,黑中透着红,恶劣的环境在他们脸上刻满了皱纹,显得刚毅,也掩盖了真实年龄。实际上,很多牧工才30多岁,已经是“大叔范儿”。在平时放牧的过程中,牧工都会躺在草滩上,拿起一块石头,在另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中国”两个字。

这些大石头成为高原上的“路标”。尽管有很多界碑屹立于积满冰雪的山脊上,但无论刮风下雨飘雪,循着这些“路标”,牧工都能找到通往界碑的道路。每次巡边,牧工主要任务是查看是否有可疑人员在边境地区活动,同时还要加固边境线上的铁丝网。

二连处于高寒山区,人口稀少,点多面广线长。受山区路况和天气等因素影响,牧工经常无法赶到牧业点,只能临时在草滩上休息,饿了啃几块干馕,渴了喝几口河水,还时不时用望远镜看看远方。

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个“云端”职业显得过于艰辛、枯燥。但对他们而言,这里有着值得赞美一生的草原和家乡。虽然大多数牧工普通话表达能力不佳,但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感受得到,他们为祖国守边心之切、责之重。

二连牧工吐尔买买提·马提在这片高原的边防线上走过41个春秋后,把父亲交给他的接力棒传给了儿子哈力别克·吐尔买买提。如今,59岁的吐尔买买提·马提已经退休。但为了把年轻的护边员送上一程,他还经常带领连队护边员翻山越岭。“作为牧工的我已经退休了,但从事护边工作永不退休。”吐尔买买提·马提说。

37岁的牧工买买提吾肉孜·阿赛克,从2005年成为二连一名护边员。“ 云端 职业听起来很时髦,但确实也很辛苦。”买买提吾肉孜·阿赛克说,“当看到祖国日益强大起来,我们的付出也就值得了!”

夏秋季的托云牧场二连在北京时间22时左右才夜幕降临。这时,巡边一天的牧工陆续返回连部。趁着回家过暑假的大学生还未返校,连队把大家组织起来开展文娱活动,丰富牧工的业余生活。

随着最后一曲舞蹈结束,夜色下的二连连部恢复了宁静。仰望星空,繁星闪烁。忠诚无须挂在嘴边,艰辛总与巡边相伴,兵团牧工用坚实朴素的信念,在祖国西北边陲守护着边疆的安宁,续写“云端”上的守边故事。

(原标题:“云端”上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