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华社大型网络直播《红色追寻·重走井冈路》第五和第六站:井冈旧貌换新颜

新华社南昌8月31日电(记者陈毓珊 邬慧颖)“一根扁担两头弯,毛委员用它把米担;来回走了百多里,从宁冈挑上井冈山。”在云雾缭绕的井冈山黄洋界,主播张艳华身着红军装、唱着红歌,带领另两位年轻主播夏靓和杨益民,挑起“朱德扁担”,开启了“挥师井冈”的新旅程。

8月31日上午,新华社大型网络直播《红色追寻·重走井冈路》三位主播来到黄洋界“挑粮小道”,体验当年井冈军民挑粮上山的情景。挑着粮担、扛着布袋,三位主播气喘吁吁地沿着山路来到红四军黄洋界哨口营房旧址门前,与直播嘉宾国防大学教授房兵会合,还品尝了当时群众慰问挑粮红军官兵的井冈山传统炖茶。

随后,讲解员讲述了黄洋界保卫战的历史。整整89年前的1928年8月30日,湖南国民党军两个团从山下的源头村沿小路向黄洋界发起进攻。守卫在黄洋界哨口的红军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英勇战斗,最终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途中,爆竹声响起,主播和嘉宾前方顿时“硝烟”弥漫。张艳华说:“当年战士们正是用放爆竹的方式,佯装机关枪的声响,让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真的回来了。这巧妙的 机关枪 促成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如今,硝烟不在,战壕犹存。观看了当年留下的战壕后,嘉宾和主播来到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与井冈山小学15名小学生齐诵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将直播报道推向高潮。

经过革命战争洗礼的井冈山如今旧貌换新颜。8月31日下午,主播和嘉宾来到井冈山神山村,见证这个昔日贫困村的可喜变化。

在神山村路边的一面墙上,27张满脸笑容的人像照片组成一个爱心的形状,引起主播们的注意。“党和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抚养我们——神山村民”墙上的一句话道出照片中村民们共同的心声。

“笑脸墙”左上方,一位身着绿衣的村民笑容腼腆,她的名字叫彭夏英。

“每天活多,得抓紧干!”见到彭夏英时,她手里拿着竹条,从自家黑豚鼠养殖棚回来,那是村里兴办的脱贫项目之一。

“有了政府帮扶,加上自己的努力,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彭夏英说。

近年来,神山村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实现了贫困户“家家都有一个致富产业、户户有一个稳定收入”;并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全村已发展农家乐10户,近40人从业。

主播们在神山村里,打糍粑、观看制竹筒、挖野菜,体验当地特色文化,忆苦思甜。当“红米饭南瓜汤”的歌声响起,三位主播品尝着与村民一同下厨做的饭菜,结束了井冈山的行程。

今年是八一南昌起义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8月27日,新华社启动大型网络直播《红色追寻·重走井冈路》。嘉宾和主播8月31日离开井冈山,向直播最后一站瑞金进发。

(原标题:新华社大型网络直播《红色追寻·重走井冈路》第五和第六站:井冈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