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将科技纳入义务教育起点注重创新人才首端培养

科学第一课(图片来自网络)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任沁沁 赵琬微 陈杨园)在得知必修课有一门“科学课”之后,7岁的张立杰对于9月1日将要开始的小学一年级生活异常期待。

4D影像、曲轴连杆、水分子分解、太阳能蓄电池……这些都是他感兴趣的科学现象。为此,张立杰的妈妈孔容容在幼儿园阶段就为他报了科学实验的课外班。

“求知欲、探索欲、好奇心,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最需要被保护的天性。”孔容容说,透过科学实验,儿子了解了自然界变幻无穷的奥秘,也建立起了最初的科学认知。

小学生正在上科学课(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从小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中国教育部对小学科学课作出调整。按照《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科学课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在课程性质上纳为必修,并要求教师加强实践探索过程的引导,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北京市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凯认为,作为教育部全新的科学教育布局,这一举动体现了国家对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关注和决心。

“一个民族的科学素养,不仅关乎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和人生观、宇宙观的形成,让孩子从小理解和懂得尊重自然规律,更将深远影响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中国气象局气象卫星遥感专家张兴赢说。

张兴赢同时也是一位三年级小学生的爸爸。虽然之前没有必修的科学课,但这并未耽误张兴赢对孩子科学素养的培养。一有机会,他就会带孩子去各地的科技馆探索,遇到一些科学现象也会为他耐心讲解。

新一年级科学课本(图片来自网络)

北京市中古友谊小学科学教研组组长陈杰说,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科学思考和实践能力,教会孩子自己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和反思。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因应孩子成长发展需要,也使科学教育链条更趋于完整。”她说。

事实上,“科学课”进入小学课堂已有16年。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教科版《科学》教材主编郁波认为,科学课要成为一门有价值的课程,必须真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科学家认识自然世界的方式。

“不是要让孩子知道碎片化的知识,比如植物的组成部分,动物的身体结构等,而是在更宏观、更接近自然的图景下,向学生们介绍自然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以及人们认识自然的过程。”郁波说。

8月31日,江苏省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核对领到的书本。新华社发(陈暐摄)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科学教师钟宇祥,在新的学年将负责630名一年级学生每周一节科学课。他说,课程改革是对孩子们求知欲的回应,不仅意味着一年级新生要面对更大的挑战,也对小学科学教师提出新要求。

在开学典礼上,他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科学启蒙课,从银杏树讲到两面针,从捕蝇草谈到风信子,从生命历程谈到适者生存。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上台和植物亲密接触,通过触摸、闻气味等方式,对植物进行进一步观察。

“科学课上还有更好玩的!”钟宇祥给孩子们留下了悬念,也给自己提出了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科学、懂科学、爱科学,真正提升科学素养。

班级科学实验课(图片来自网络)

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整体科学素质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与现代化发展水平。世界各国无不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制定各种战略和政策,致力提升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

近年来,中国相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旨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

中国科协于2015年开展了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2015年中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进一步缩小了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

8月31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先盛里小学实验室内,老师(左二)指导一年级学生在科学课上体验“三原色小魔术”趣味实验。 新华社发(曹建雄摄)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民整体科学素质仍较低,科普教育全民化任重而道远。

“就我所接触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来看,大家基本对创新的兴趣不高,无非是为了完成任务或发表几篇论文毕业,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几乎没有帮助。”某大学工程专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告诉新华社记者,把对科学兴趣的培养提前到义务教育的起点非常有必要。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科学机构和科研人员开始基于自身科研优势,开展对公众的科普教育,推动科普教育全民化。

每年3月18日世界气象日也是中国气象局的公众开放日。在这一天,成千上万民众带着孩子们走进气象大院了解体验各种科学现象。今年的VR/AR互动专区成为亮点,VR气象极端天气减灾避灾项目、穿越台风互动VR等游戏,吸引大批观众体验,张兴赢正是气象开放日的解说员。

小学生学习科学观察方法(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让更多孩子了解“风雨雷电云”等天气现象,张兴赢还把科普报告带到孩子就学的宏庙小学,为全校师生做了一场《“天眼”看地球——为理想插上科学的翅膀》讲座。他结合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千字文》,制作了科技动漫视频,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王凯建议,初步完成内容布局后的小学科学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做好整体规划和机制建设,深入探索多种方式、渠道推进,真正建立起科学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长效评价机制。

郁波则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家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科学课程的建设,共同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让科教兴国战略再次走向舞台中央。中国将科技元素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起点,意味着科教兴国更注重人才链首端。业内人士指出,长远来看,此举将真正增强公众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把科学思想、 科学理念植根于民族精神,并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助力中国领航新一轮科技革命。

“从2001年蹒跚起步进入科学教育领域,因为基础薄弱,一路走来充满艰难险阻,但我们知道,科学教育是充满希望的一片田野。”郁波说。

(原标题:中国将科技纳入义务教育起点注重创新人才首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