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专员办:“五措施”抓实内控制度建设

根据财政部的统一部署,深圳专员办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如期完成了《深圳专员办内部控制操作规程》的编制工作,并按照规定程序报送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备案。深圳市专员办主要采取了以下五项措施:

一、提早准备,夯实基础。深圳专员办党组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早在今年2月份的办党组会议上就明确提出,将2017年作为深圳专员办的“内控建设年”,部署本办内部控制建设。一方面,责成办公室会同各业务处,以财政部已经印发的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和财政部监督检查局起草的《专员办内部控制制度(送审稿)》为蓝本,梳理深圳专员办内部控制二级及以下流程框架,为着手制定《深圳专员办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夯实了基础。另一方面,在全办组织开展内控自查,包括财务自查和业务自查。通过内控自查,揭示和发现问题,查找内控风险点,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完善相关制度,做到边查边改、立行立改,进一步增强内控观念,使学内控、遵内控、用内控的意识入心入脑。

二、组织有力,保障效率。为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确保《深圳专员办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制定工作顺利推进,深圳专员办成立了内部控制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任主任,办党组成员任副主任,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在内控委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人兼任内控办主任,从各处室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内控办力量。内控办成员内部明确分工,分别承担梳理相关处室二级及以下流程任务,并将梳理出的20项二级及以下流程内部控制操作规程的撰写任务落实到每位成员,明确完成撰写任务的时间节点,并集中时间进行交叉互审。其间,办党组、内控委多次听取内控办有关《深圳专员办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制定进展情况的汇报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办公室分管办领导和内控分管领导亲自主持《深圳专员办内部控制操作规程》修改完善工作,提出具体修改思路和意见,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依法行政,规范流程。在制定内部控制操作规程过程中,深圳专员办注重以《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依据,规范审核、审批、征收、监控、调研、核查、检查、绩效评价业务以及内部管理涉及的操作流程,并结合工作实际,将其分解细化为33项具体流程,确保每项业务均依法依规实施,增强法治意识。

四、找准问题,防控风险。深圳专员办在制定内部控制操作规程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结合不同业务工作的特点,逐项深入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共查找出333个风险点,针对每一个风险点研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并明确各个风险点出现后应当承担的责任主体,将风险防范措施嵌入深圳专员办各项业务、各个流程和各个节点,使各个风险点、责任主体、防控措施做到一一对应,便于监督检查追责,有利于操作执行。

五、各处参与,全面覆盖。由于《深圳专员办内部控制操作规程》不仅涉及各处室业务工作,而且涉及内部管理,内容全面、专业性较强,同时还要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深圳专员办在内控办牵头制定的基础上,动员全办各处室共同参与,逐章逐条听取各处室意见。各处室根据处室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分别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最终制定的《深圳专员办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共有22章、135条,不仅在流程设计上与现行各处室岗位职责相衔接,而且基本实现了对各项业务和内部管理的全覆盖。

《深圳专员办内部控制操作规程》的印发实施,将切实增强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强化风险防控。深圳专员办将以此为契机,开展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培训,强化内控风险意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内部控制检查,对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进一步提高全办内控水平。

(原标题:深圳专员办:“五措施”抓实内控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