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一部以敦刻尔克大撤退为时代背景的电影火了。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明明是一场狼狈不堪的逃跑景象,却被英国导演编成了一幅可歌可泣的大撤退局面。然而,回顾历史,你会发现英法两个狼狈为奸的国家不仅仅在二战中,从鸦片战争到中东战争,都同时扮演着强盗和落水狗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中东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

⒈正当埃及军队在西奈抵挡以军,大批埃军由运河开进西奈并准备大规模反击的时候。10月30日下午6时,英法两国借口保护运河航运,向埃及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埃以双方停火,并允许英法军队进驻运河区,否则派兵干涉。

⒉ 以色列按照早已和英法商量好的接受最后通牒要求。纳赛尔则在当天深夜加以拒绝,并于31日早晨命令尼罗河流域和苏伊士运河区的防空部队进入戒备状态,命令阿密尔在英法军进攻时撤退西奈半岛和部队,保卫苏伊士运河。

⒊遭埃及拒绝后,英法空军在10月31日下午对埃及的15个机场、一些兵营和开罗、亚历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亚、苏伊士等城市的重要经济、交通设施,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同时轰炸西奈的埃及部队,企图将埃军拦截在西奈半岛。

⒋10月31日,以军在英法空袭埃及后向开始准备撤退的埃军进攻。但沿途遭到埃军顽强阻击,至11月2日凌晨以军进至阿里什时,埃军主力已撤退西奈半岛。

⒌打破对蒂朗海峡的封锁是以色列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沙姆沙伊赫是蒂朗海峡西岸重镇,11月2日,以军第9旅可是进攻沙姆沙伊赫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法联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与波兰开战,作为波兰盟友,英国和法国向德国宣战,并组织动员军队在西线与德军对峙。

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与波兰开战,作为盟友,英国和法国必须和德国宣战。但是在整个战争期间,英、法两国实行消极防御战略,静守马奇诺防线,想把德国进攻的战火引向苏联一边。德国组织军力准备袭击西线,所以这段时间德国和英法虽然处于交战状态,但实际上并没有军事冲突。

⒉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最终英国仍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大量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法联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法国等国组成的协约国军队同德军在西线作战,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⒈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8月3日,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在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

⒉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

⒊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

⒋1917年,东线因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而结束,德军立即集中于西线,意图在美军到达欧洲之前,于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两国,以扭转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1854年1月4日,英法舰队进入黑海,为土耳其运输船队护航。这只舰队规模十分可观。英国舰队拥有11艘主要战舰,而法国舰队拥有14艘,并且装备了更多的舷炮,超过100门舷炮的军舰共有8艘(法国5艘,英国3艘)。英法舰队战舰由风帆和蒸汽混合驱动,机动优势非常明显。一天之后,土军在西塔特击败俄军的进攻,这是俄军的一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入侵我国始于1857年(咸丰七年)。当时英法帝国主义借口广东官吏到英国商船上捉拿罪犯和一个法国传教士在广西被杀的事,联合派兵侵犯广东。1856年英法联军以更换条约为名进逼北京。当英法联军在天津和通州时,清政府与其有过一系列的外交谈判。1858年(咸丰八年)又派军舰侵犯天津。1860年(咸丰十年)又侵入北京。

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