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世界上最长、最高的桥梁,但中国桥梁的先驱是南京长江大桥。这座双层大桥建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当它在1968年投入使用时,被认为是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对有些人来说,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是第一座由中国自己设计、建造、不依靠外国建筑师的现代化大桥。

为了迎接明年即将到来的大桥落成50周年纪念,目前正在进行彻底的修复工作。南京大学建筑和城市规划教授卢安东是这项工程的负责人,他受命于铁道部官员,希望记录下这座大桥的历史,并传承下去。

他说:“这座大桥太重要了,它毫无疑问是这座城市的象征。我们曾经出于交通和安全的考虑做过修复,但我会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我要把桥头塔和周边的公园变成记忆中的样子。”

中国制造

中国最早希望能够得到苏联的帮助。苏联曾经帮助中国在武汉修建了一个渡口(武汉位于南京长江上游约280英里),因此苏联再一次同意提供技术支持。但是当施工在1960年开始后不久,双方的关系开始恶化。

苏联专家在此之前撤出了这个项目,但施工依然在8年后完成了。

大桥总长超过5000英尺,供汽车和火车通行。其上层是一条4车道高速公路,有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是京沪线的一部分。

南京居民王师奇收集了1000多件有关长江大桥的纪念品,他说:“所有人都热爱这座桥,这是我们,尤其是南京居民的骄傲。”

新的开始

就像世界上其它著名的大桥一样——比如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成为了众多自杀者的首选地。但是对南京居民来说,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生活的改变。

大桥建成之前,行人和货物只能利用轮渡来过江。穿过城市的火车必须要被拆解,分别装船,然后再组装之后才能继续行驶。大桥完工之后,居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王师奇就出生于大桥建成的那一年,他说:“大桥的功能让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减少了过江的时间,成为了南北交通的主干线。”

据卢安东所说,大桥在视觉上展现了科技的进步。“它不仅仅是一项工程,而且是一个建筑设计作品。大桥的外观象征着速度、穿透力和能量的流动,就像我们看到的那些意大利未来主义作品。大桥意在体现内部能量的流动,好像整个建筑物就是一股非实体的能量。”在实际建造过程中,桥头部分所占据的巨大空间反映出传统的设计语言:中间进出、供游行队伍通行的道路、和表演平台。“这种设计成为了中国现在建筑的经典模版,极为重要,其影响力相当持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化的标志”

南京长江大桥上除了有工农兵的雕刻,还有毛泽东语录和高达230英尺的前领导人塑像。王师奇说:“红旗和木兰花装饰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他指的是桥头红旗造型的雕刻。这种特殊的设计所传达的概念是“三面红旗”,这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重要的宣传运动。“红旗”代表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思想。

大桥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宣传海报中,其中一张海报上有毛泽东的语录:“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卢安东说,这座大桥建于中国历史上一个混乱的时期,它在文化层面上有深远的影响。“这座大桥是文化大革命年代最著名的成就之一,它既是一个政治里程碑,也是技术和历史成就的象征。它的形象出现在杯子、铅笔、鞋、镜子、香烟和自行车上,它变成了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大桥的遗产传承还体现在另一件事情上,很多人都以它来起名。王师奇说,南京很多居民都把第一个孩子起名“长江”,第二个孩子起名“大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现往日辉煌

2016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了一个为期27个月的工程项目,来修复这座大桥。根据政府的一份报告,“安全和持久性”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它的外观也会被重新修整,包括长江沿岸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人对大桥历史上的重要性并不了解,卢安东希望这次整修不但可以修复大桥,还可以让整个城市重新对它产生兴趣。他说:“老一代人当然感到很骄傲,重要的是要重拾这些记忆,让各年龄层的人都体验、感受到这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