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国内网络上曝光了一架歼-10C战斗机在某山谷地区进行贴地狂奔的照片,而此前,人们一般只知晓英国有专供战斗机进行超低空飞行训练的马赫谷。据俄罗斯专家介绍,歼10C的山谷飞行并非为了表演,实情是它正在练习利用地形超低空突防。有美军专家对中国空军经行此类训练表示很意外,毕竟这项训练危险性很大,各国空军都较少进行此类尝试。

首先,有利于中国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掌握借助地貌进行低空突防的基本空中作战技能。目前,如何在空中作战中保持战机的隐蔽性,已经成为各国空军最重要的技术课题和战术科目之一。对于五代机或具有低可探测性隐身轰炸机而言,其隐蔽性是先天而来的,但对于大多数三代机、四代机以及其他非隐身战机而言,其隐蔽性则更多只能依靠飞行员个人的操作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国外马赫谷拍摄的F15战斗机

比如:战机可以超低空紧贴地面飞行,由于地面有天然的山丘、建筑物和树林等障碍我,因此受到地面杂波影响的陆基雷达就很难探测并锁定这类超低空飞行目标。但对于最小飞行速度也有800公里/小时的大多数固定翼喷气式战斗机而言,要想紧贴地面进行超低空飞行,其难度却非常高。

光有地形规避雷达或自动驾驶系统还并不可靠,还需要飞行员个人具有非常清晰的头脑和反应速度。这是因为地形规避雷达的视野毕竟有限,而自动驾驶系统的数据设置并不全面,往往需要飞行员作出及时判断。这次歼-10C掠飞中国马赫谷,无疑揭示了四代机即便无法隐身,但也可以有效规避陆基雷达。再者,有利于中国空军的电子战飞机进行空对地电磁进攻作战的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中国歼10C战机

众所周知,在空军大机群机动作战行动前,往往需要电子战飞机为大部队开辟一条“安全走廊”。即便电子战机可以有效干扰、阻塞甚至摧毁敌方地面雷达或防空导弹系统,但电战战机也不会明目张胆地在中高空进行飞行。这是因为敌方战斗机逼近后,还是可以用机炮将电子战机消灭。因此,电子战机通常也活动在低空空域,一方面规避敌方战斗机,而且其电磁干扰信号接近地面的强度也更大。前些天,网络上曝光的一架电战版歼-10C或许就是对此的呼应。

此外,超低空飞行训练也有助于部署在地下洞库中的战斗机飞行员掌握快速起飞技术。据称,中国军方的工程部队为火箭军的指挥中枢和导弹以及空军战机建造了庞大的地下洞库,这有利于隐蔽战机。但洞库下的战机如何快速起飞倒成了问题,若大量飞行员可以轻松从峡谷地带起飞,这意味着建造于山谷地下洞库中的战机可以快速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