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讲解琥珀蜜蜡的处理和优化工艺。首先,我们先要弄清楚在珠宝学中,“处理”和“优化”分别是什么意思。

所谓宝石的“处理”,是指非传统的,尚不被市场与人群广泛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如染色,充填等。

所谓宝石的“优化”,是指传统的,被人群和市场广泛接受的,使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方法,例如烤色等。

之前有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讲解了琥珀蜜蜡最常见的优化方法,就是烤色。链接如下:这些琥珀蜜蜡都是烤色的!

我们今天,则讲琥珀蜜蜡其他的优化处理方法,其中又以作假,即“处理”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充填

在琥珀蜜蜡处理手段中,最常见也最有杀伤性的就是充填。

所谓琥珀蜜蜡的“充填”,是指向天然原矿的琥珀蜜蜡中充填树脂或者其他物质,来掩盖琥珀蜜蜡本身存在的裂隙或者坑洞。

因为充填手段是在珠宝中添加其他物质,故根据国家标准(GBT16553-2010),属于处理。

鉴别充填并不难,根据《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的描述:经过充填处理的琥珀蜜蜡,放大观察可见充填物多呈下凹状,并伴随有充填过程中残留的气泡。

而在我们实际的市场操作中,也已用紫光灯轻松辨别出绝大多数充填物。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打强光的方式肉眼观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我要爆个猛料!我本人曾经遇到过开了“国家权威机构鉴定证书”的充填琥珀蜜蜡。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有什么新的充填手段可以蒙骗过关了吗?

其实并不是,而是一些商家,居然在琥珀蜜蜡产品做好后,先拿去开了证书。然后再回来充填。

因为说到底,充填对琥珀蜜蜡的外观和重量改变都微乎其微,所以使得这个诡计可以得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贴皮

珠宝鉴定永远是一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然后道高一丈一”的游戏。

在传统“充填处理”技术被破解的差不多了之后,2.0版来了。便就是“贴皮处理”。

所谓贴皮处理,就是贴一块真的琥珀皮到琥珀上,以实现掩盖瑕疵(比如充填处理留下的鉴定痕迹)和某些艺术效果(比如俏色巧雕)的处理手段。

不过其实鉴定贴皮处理也并不难:通过放大观察,可见假皮与琥珀主体之间边界平整,明显,黏合处有胶和气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覆膜

所谓琥珀蜜蜡的覆膜,就是在琥珀蜜蜡的表面涂一层有色亮光漆,胶等物质。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琥珀蜜蜡的覆膜分为“无色覆膜”和“有色覆膜”两种。

根据《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的描述,“无色覆膜”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琥珀表面的光泽和耐磨性。故属于优化。

而由于“有色覆膜”改变了琥珀原有的颜色,导致该处理方法不被市场所广泛认可,故属于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覆膜的琥珀蜜蜡的雕刻的阴线处一般会留有气泡,这也是我们通过放大观察来区分他的最有效手段。

除此之外,琥珀蜜蜡的覆膜在用针挑或者经过丙酮浸泡后,薄膜会有剥落现象。

而在珠宝鉴定试验室里,则更多的是用“红外光谱”读数的不同来区分有没有覆膜的琥珀蜜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句话简单说来,有色覆膜的琥珀蜜蜡是假货,是绝对不能买的。

而“无色覆膜”的琥珀蜜蜡,虽然是真货,但是也存在着一定时间后,覆膜会脱落等问题。

但好在的是,即便覆膜脱落,也不会对琥珀有任何不好的影响,所以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不必过度担心这一问题。

其他的优化处理手段

当然,除了上面详细讲解的这些,琥珀蜜蜡还有很多其他的处理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染色就是一种并不常见的处理手段。而鉴定方式就是强光下,会看到染色剂在雕刻处与裂痕处的堆积。

而说到其他的优化手段,最值得一说的就是花珀。我们今天市场上见到的绝大多数花珀都是经过“爆花”工艺形成的。不过当然了,经过爆花优化的琥珀,仍然是原矿真琥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琥珀蜜蜡的“优化工艺”还有很多。

不过因为优化过的琥珀蜜蜡仍然是真的,而且很多优化工艺其实也并不影响琥珀蜜蜡的价值,收藏与流通,所以大家也不必过于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