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大撤退

9月11号电影《敦刻尔克》上映十一天。

1938年,中国抗战进入关键阶段:华中战场激战正酣,武汉面临沦陷,重庆成为战时首都,随之,大量由南京、武汉等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来的抗战物资滞留在长江枢纽港宜昌。枯水期到来前,十余万吨物资、数万人员必须由穿越三峡的船只安全转移至重庆,岌岌可危的局面,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发生逆转:民族企业家——卢作孚,凭一个企业之力完成了具有国家意义的“宜昌大撤退”。

清末民国时期入川,长江水路几乎是唯一畅通的大道。宜昌以上的航道滩多浪急,稍微大点的轮船不能溯江而上,中下游来的大船不能直达重庆,乘客和货物必须在宜昌下船换乘小船,才能继续逆流入川。抗战前宜昌一个一直以来少有人关注的鄂西小城,它上一次影响历史格局,是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公元222年,东吴将领陆逊在此火烧连营,彻底阻断了蜀汉刘备东进之路。宜昌当时的名字叫做夷陵。

1938年夏天,中日武汉大会战正酣、国民政府准备撤往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腹地时,夹在武汉、重庆两大重镇之间的宜昌,成为举足轻重甚至决定生死存亡的角色——浩浩荡荡的人流和满载着物资的大船涌入这个长江中游的转运枢纽。当时在宜昌侯渡的各类人员最多时有三万多人,比难民更亟需进川的,是各种各样的抢运物资。当时存积宜昌的兵工器材,差不多有13万吨必须赶速运往。除了入川的,还有需要出川的——十几万增援前线的川军,亟待通过长江水道转运往抗日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人口只有十余万人的以长城一下子被挤爆了,数公里区域内,各种大宗物资堆积成山——它们并作等闲之物.而是全中国航空、军工、轻重工业的精华。更让人心急火燎的是:再过40天左右,航道就要迎来漫长的枯水期.届时装载大型设备的轮船根本无法行驶。这也怠味着.所有滞留宜昌的人员、物资须在40天内运完!按照当时中国船舶的运力.这些物资转运入川至少需要一年!

紧张的航运局势,因为一个叫卢作孚的人发生了扭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作孚,一为经营航运公司的企业家,以实现孙中山“民生主义”为目标,创立了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当时,民生公司有22艘轮船,中国招商局有两艘轮船可以调动,这几乎是当时可以运用的全部运输力量,所以卢作孚和民生公司被寄予厚望。就1938年华中大会战爆发之时武汉沦陷前,素以实业报国的卢作孚接受了国民政府委托的重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交通方式,将中国仅存的工业基础设施转运到大后方去。

1938年10月23日.当他抵达 宜昌码头时.民生公司宜昌分部的 办公楼外,挤满了急等购票人川、请 求安排货物上船的人,办公通道已 被购票者围起了好几圈。 比灾难本身更可怕的,是笼罩在宜昌上空的恐慌气氛。各企业、 各机关都在争先恐后要求尽快撤 到后方去,宜昌陷入一片混乱和恐 慌之中。卢作孚当时目睹的状况 是:“遍街皆是人员,遍地皆是器材, 人心非常恐慌……宜昌沿江两岸 已堆积了差不多十万吨机器......汉口陷落后,还有三万以上待运的 人员,九万吨以上待运的器材,在 宜昌拥塞着。” 需要指出的是,“三万以上待运的人员中,不少人是教师、医生、工程师、工商界人士,荟萃了当时的各界精英。有幸挤上船的作家 老舍当时如此形容:‘’好像整个宜昌的人都上了船,连船头烟囱上面还有几十个难童呢。”另一作家叶圣陶也在人群中.他同忆说:“到处都是人,大街小巷都是难民和难童的影子,城乡的旅店、茶楼、学校、寺 庙、医院等,凡是能住人的地方.都 挤满了。”他还以诗抒怀道:'‘种种 方音如鼎沸,俱言上水苦无船。”

卢作孚次子卢国纪先生回忆说:“混乱局面下.父亲表现得十分镇定,他对那些争吵不休的人有礼貌但很坚决地说,请回去,所有的人都明天见!”或许受其诚意感召,躁动的人们突然停止了喧嚣。当晚卢作孚立刻召集宜昌的民生公司员工召开一次通宵达旦的紧急会议.以完成这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40天时间内,把拥塞在宜昌的物资和人员运完。一夜间能产生奇迹吗??卢作孚和他的同事能想出什么对策呢?

10月24日一大早.卢作孚从办公楼中走出。此时,门外已经站满 了要求运货的客户和西行的旅客。让人欣喜的是.秩序比之前井然了许多。他很快宣布了刚刚出炉的“三段航行法”.为最大限度节约时间,宜昌至重庆航程一分为三:宜昌至三斗坪为第一段.三斗坪草万县(今万州区)为第二段,万县至重庆为第三段。大部分船只将货物运至三斗坪.当即返回宜昌.由三斗坪船只转运至万县或直通重庆。十分重要的物资.则由宜昌直接运至重庆,回程船只运输出川士兵顺江而下.奔赴前线作战。为躲避敌机轰炸,卢作孚又在中途设多个转运站.其泵临时增加了许多新码头。为了分担运输物资,民生公司又从民间临时征用了上千艘木船。他估计.这种方法能在40日内将所有货物、人员转运完毕。

危亡年代的中国.这些船只成了一艘艘承载希望的“诺亚方舟”。黄昏前.两岸江边数百盏煤气迅速点亮,江水中的灯影摇摇晃晃。不到一天时间,第一艘满载人员、货物的轮船驶出宜昌港。登上“诺亚方舟”的第一批乘客是’‘保卫‘卜 中国同盟”’收留的数百名孤儿。经历 现场的乘客记述说:“汽箱声中.这 些孩子扒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 小手向卢作孚告别的情景,令岸边 观者无不动容。”从10月24日开始这天开始,民生公司的22艘轮船和850多只木船,日夜不停地在川江来回穿梭,“宜昌大撤退”就此拉开序幕。后来人回忆起那时的情形时说:”那段紧张的日子里,每天清晨宜吕港口就会开出六七 条轮船.它们一到下午就会赶回 来。显然,这些船进入奉节或万县就卸货返回了。这是为了尽可能节约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作孚在回忆录中也有记述:“下午总得有几只轮船回来,当轮船刚要抵达码头的时候.舱口盖子早已揭开.窗门早已拉开.起重机的长臂早已举起.两岸的器材早已装在驳船上.拖头已靠近驳船。”一个个难寝的日日夜夜中.卢作孚几乎持天郁要在码头上行走.了解每小时每艘船的功向等信息。到了深夜.他还要跑到装货的码头.去查看船只情况。宜昌当地人们讲到:”从宜昌溯江而上.第一险要处是三峡东口的南津关.此地雄峰突现、江面突然由宽变窄、间床 急剧转折。县志描述,‘船行江中、横来复去,乘风奋楫,舟莫能进’。再往上是灯影峡.20公甲长的狭窄水面,江巾的泡漩特别大。包括灯影峡在内的移个西陵峡.通航条件在三峡中最为复杂,整个峡区.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

除了暗流险滩.空中轰炸是另一个威胁。抢运开始后,民生公司船队每天都有船只被炸毁的消息传来.每天都有民生公司职员、码头工人、航道上的纤夫在口机轰炸中柄牲或受重伤致残。值得一提的是,纤夫队伍里曾有·群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当时.任南京艺专教导处主任的曹禺.和一批师生坐三条大木船入川,见到纤夫的艰辛便主动加人了拉纤的行列。不久,纤夫照片往上美国报刊.世界各地由此得知: 如此危急关头.这个东方的民族在用肉体与钢铁博斗,古老的三峡航线还在顽强地搏动着。

转眼到了12月,江水低落,喧闹的宜昌城突然完全宁静下来。经过40天的苦战.奇迹竟然如卢作孚预测那般出现了。’‘人员早已运完.器材运出三分之二。原来南北两岸各码头遍地堆满器材.两个月后,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两岸萧条,仅有若干零碎废铁抛在地面了。”这是卢作孚在回忆文章《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中说的一段话。

事后统计,枯水季到来之前,卢作孚共指挥宜昌港输送了3万多滞留人员和2/3的滞留物资―这几乎相当于民生公司1936年一年的运量。撤退结束后,站在宜昌码头的卢作孚深情地望着陪都重庆的方向。那些兵器工业、航空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设备、器材和人员,已经撤退到大后方。同时,当时中国的教育、商业、文化艺术等种种韦业的精髓也转移到重庆。他深知,这些看似破碎的元素.将会在那里勇新被组合,陪都的经济、教育、军事版图将被一一拼凑完成。

中国宜昌大撤退两年之后,欧洲反法西斯战场也发生了一场类似的行动。1940年5月底,英国动用 861艘各类船只,经过9个昼夜转运,在德军飞机狂轰滥炸之下,将滞留法国小镇敦刻尔克的40多万军队转运至英国,此即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常常有人将卢作孚导演的宜昌大撤退视为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我倒觉得,这样的“攀附”' 反而缺少几分自信。宜昌大撤退的持续时间更长,运输长度和难度更大―重庆至 宜昌航道超过600公里,远大于英吉利海峡的航程,而三峡水道的自然条件也更为险恶。敦刻尔克大撤退靠的是一个国家的力量,由军事部门指挥完成.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 司。因此,我们大可名正言顺地赋予“宜昌大撤退”以应有的历史地位,不必挂靠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名义之下。

后记:卢作孚的后人们
卢作孚与夫人蒙淑仪育有三儿两女,他们分别是大儿子卢国维、二儿子卢国纪、小儿子卢国纶以及两个女儿卢国懿与卢国仪。5个子女再为家族添丁加口,卢作孚的孙辈有16人。
  长子卢国维已于2007年去世。据卢国维长女卢晓蓉介绍,父亲于1946年进入民生公司任技术员。1980年,他被调到武汉的长江航运管理局,担任高级工程师。此后成立大通实业公司,有拖轮及驳船17艘。在70岁时,卢国维又在香港成立安通国际航运公司。
  同样从事航运事业的,还有卢作孚的二儿子卢国纪。2006年至今,卢国纪一直担任民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年,他已迈入90岁高龄。其长子卢晓钟现任民生实业有限公司总裁。
  卢作孚的小儿子卢国纶则选择了与两位哥哥不同的行业铁路。据了解,卢国纶毕业于重庆大学企业管理系,1951年考入西南铁路工程局,此后一直在成都铁路局工作,1985年任成都铁路局审计处处长、高级会计师。
  卢作孚的大女儿卢国懿在上世纪50年代移居美国。二女儿卢国仪则在南京大学担任副教授,从事应用化学研究,现已退休多年。
  孙子曾任海尔地产董事长 延续祖父的“花园梦”
  “愿人人皆为园艺家,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这是卢作孚的遗愿,也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卢作孚也许没有想到,多年后,这样的心愿,会在孙子卢铿的身上,以房地产的现代操作模式得以延续。
  卢铿是卢国维的小儿子。上世纪90年代,卢铿进入地产领域,做得风生水起。重庆第一个高档楼盘锦绣山庄,就是由其打造。2007年,卢铿担任海尔地产董事长,延续了祖父的“花园梦”。
  孙女卢晓蓉是一名作家,荣获三届冰心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