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是清朝统治的晚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把清政府打的一败涂地,连慈禧、光绪都被打得溜出皇宫逃命,狼狈不堪。

尽管清廷腐败,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中国人民从来就没有屈服,一直在做着抗争,清政府也涌现了一批抗敌名将,董福祥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牛到八国联军要将杀他写入《辛丑条约》,但清政府却不敢动手,还要讨好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福祥

董福祥是甘肃人,生于1840年,卒于1908年。董福祥的父亲董世猷是当地的一个帮会首领,他从小受影响,不爱读书,而喜欢武枪弄棍,往来于帮会。因清末世道混乱,董福祥就利用父亲的帮会,组织地方团练,保卫地方安宁。

1864年,组织汉民民团反清,后在陕北被左宗棠部刘松山击败,投降清军,从此进入了清朝正规军队的序列。因收复乌鲁木齐,平定南疆叛乱等,立下赫赫战功,被提拔为甘肃提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慈禧太后为加强宫廷保安,召董福祥入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国联军侵华漫画

柴萼的《庚辛纪事》记载,1900年6月9日,董福祥的部队在永定门,将日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杀了,并肢解其尸体,剖腹取出腑脏,塞入马粪,再弃于路旁。慈禧太后怂了,连忙派人去跟日本使馆道歉,还打算拟谕旨惩凶。但董福祥是个脾气火爆之人,慈禧也担心,一旦要惩罚他,这个江湖气十足的将领,会跟她翻脸,反而会危及她的统治而作罢。端郡王载漪称董福祥是了不起的好汉(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王爷与邮差》的创作,不知道是不是受此事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国联军中的德军登陆天津大沽口

在随后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战斗中,董福祥率军在广渠门、东便门、朝阳门、正阳门与八国联军作战,击毙沙俄军团长安宁科夫,击伤其将军,并率军护卫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过程中,要求处死董福祥,并写入《辛丑条约》,但慈禧怎么也不敢杀他,因为这老爷子一来护驾有功,二来他实在太彪悍,杀了他引起内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侵到北京的八国联军

屈服于八国联军,慈禧最终以革职永不叙用论处,但董福祥对此决定非常不满,慈禧为了讨好他,令光绪帝赐其手书“他日闻鼙鼓思将帅,舍尔其谁属哉”,要他守时待变,以图再举,董福祥方才回乡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