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多而且还不好记,万能的小编来了,每天给您整理教师招聘考试中涉及到的小知识点,每日打卡来学习吧~坚持下去,考试不是事!

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原则”。指教学与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使教学的任务、教材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是儿童可接受的。既不要负担过重,也不能轻而易举,要高于儿童现有水平,保持一定难度,要在能力尚处在形成状态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导儿童经过努力去解决问题。贯彻这一原则,要准确了解和估计幼儿接受能力和智力体力发展水平,采取合理教学结构,恰当地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地进行教学。

一、对于该原则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为谁量力,如何量力两个维度展开

首先,量力性原则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施教。其次,量力的意思是不能太难或太简单,难度过低或过高就是不量力。这种思路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一致的,维果斯基就指出教学要走在发展前面,不能太难或太简单,可以说最近发展区为量力性原则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在教学中要贯彻量力性原则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或中学教育简单化等局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样才能保证适合他们的发展水平。其次,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比如学生认知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能力的发展等等,准确了解发展特点方可提出适宜的教学。最后,要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防止过难或过易的极端情况。这些贯彻原则我们需要以多选题的形式备考,做到理解并识记。

三、在教学中贯彻量力性原则,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学生和科学地估计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

传统教学往往对学生接受能力估计偏低。尤其对低年级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可能性估计不足。因此 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等的设计就偏于消极地适应学生现有水平,而在实际上阻滞了教学的要求和学生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代生理科学和心理科学以及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证明,过去的教学未能使青少年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苏联心理学家Л.С.维果茨基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的理论。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即能力尚处在形成状态,在教师引导下,儿童经过自身努力能够解决问题。他主张“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教学固然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而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本身的发展又取决于合理的教学结构。一方面教学要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教学在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四、在中国古代,早有这种教育思想的萌芽

孔丘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据传,墨子教弟子各视其程度的深浅、能力的强弱而有所不同。 《学记》提出:“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即学生不能理解所教的知识的时候,可以暂时停下来。明代 王守仁说:在教学中对学生要“量其资禀”,“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这就符合了量力性原则的思路。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去积累相关名言和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