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民政部、共青团、卫计委三部门就青年的婚恋问题联合发文,其中明确婚恋平台要实名制似乎回应“程序员被前妻逼迫自杀”事宜。

婚恋平台的规范化管理当然是好事,但实名制显非杜绝婚骗的终极手段,而且婚恋平台的高端会员早就有了实名制认证。当然,何为“实名制”显无明确的法律解释,从现行各类实名制要求,常仅限为登记名称与居民身份证一致,也即是用自己的真实姓名登记。

可以在网络上查询以往的婚骗案例,有多少是因没有以真名登记而受骗的?恐怕了了无几。更多是因为登记的学历、工作、收入、财产以及无法登记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健康状况、性取向等等,实质的还在于交往过程中的过于轻信而被骗财、骗色。

为此,防止被骗还在于整个社会的征信体系的建立,而这恐怕还得等待若干年。在此之前,除了需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这也是空话,谁没有呢),真没有其他办法,我也不说需要有个律师朋友了(有多少人在恋爱中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呢)。

婚骗的问题出在哪呢?要说据称法治建设非常完善的美国也有婚骗问题,因此不能完全归咎于法治的是否健全,问题的根源还在于自己的心魔。你看,婚骗问题俨然成为一个哲学问题,似乎无解。

说到底,情感问题就没法用法律来规制。所以,婚骗问题既有情感又杂法律,只能是情感的归情感,法律的归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