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算账最初的意思来源于我国古代华北地区农业活动。古时候,我国北方的农作物每年只耕作一次,所以到了秋天农作物收割后农民才会有经济收入。而在这一年中欠下的费用,比如种子、农具、牲畜以及借贷就可以在秋后算清了。包括前些年北方的一些农村,农民常在一些小的经销店购买生活用品而时经常到秋收后一起结算,这就称为秋后算账。秋后算账比喻等事物发展到最后阶段再判断谁是谁非,也比喻事后等待时机进行报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后问斩的意思最早来自《礼记·月令》的记载,曾经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汉朝大儒董仲舒则将这个含义上升到理论高度。董仲舒认为庆、赏、罚、刑为帝王的四种执政行为,要与四季变化相适应,春夏应该行赏,秋冬才可行刑,此即后来所说的“秋后问斩”。古时候,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人们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认为在人类和自然界万事万物之外存在着一个能支配万物的造世主,灾害、瘟疫、祥瑞、丰年都是上天赐予的,因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设官、立制不仅要与天意相和谐,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古人认为,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人间的司法也应当适应天意,顺乎四时。秋季带有肃杀之气,冬天百物萧条,因此死刑多于秋季冬季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后通常都会要求集中处死,选择秋冬二季实行,主要是考虑示警的作用。农民在秋冬二季较为空闲,也方便地方官动员民众观看,有强迫民众观看达到以儆效尤、杀鸡给猴看的目的。另外,秋冬气温较低,尸体上的微生物不易繁殖,大大减少了尸体处理不当后瘟疫的发生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选择行刑的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候,人间的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戾气。午时三刻,正是阳气最盛之时,在此时处死的犯人,连鬼都做不了。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人性化体谅犯人的考虑。本人志在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喜欢我的文章,大家可以关注我;因为是加班写的,有时甚至是用手机写的,时间比较紧张,肯定会有错误,请大家指出来,避免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