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谁也不能言出个胜负来。但满口仁义道德的朱熹为自己政治上的一己之私,竟然全然不顾自己理学宗师的形象,枉顾事实,对一个妓女用起了酷刑。在与这个妓女的争斗中,朱熹颜面扫地,假道学、伪君子的名声。

才女严蕊

让朱熹名声扫地的妓女名叫严蕊。据史料记载,该女子原姓周,字幼芳,汉族,生卒年不详,南宋中期女词人。她自小习乐礼诗书,因为出身低微,后沦为台州营妓,改严蕊为其艺名。

所谓营妓,即是官妓。在宋朝,法律规定,官妓可坐台伺陪官员,但不能同床伺寝,只卖酒不卖身(但这禁令往往有名无实,官员狎妓之风大盛)。因严蕊 “色艺冠一时”,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美名远播,有很多人不远千里慕名相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蕊

祸起《如梦令》

因为与官场沾了点边,严蕊不幸卷入了一场政治派系斗争,成为南宋一大桃色新闻的女主角。

台州知府唐仲友与严蕊相熟,经常在酒宴中找严蕊作陪,在一次酒宴中她写下了那首成名作《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因为欣赏严蕊的才华,1182年,台州知府唐仲友为严蕊,落籍,让其回黄岩与母居住。同年,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得知唐仲友与严蕊的故事。因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于是,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状论及唐与严蕊风化之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熹

誓死不屈,妓女打脸朱熹

朱熹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关押在台州和绍兴,施以鞭笞,逼其招供,“两月之间,一再杖,几死。”严蕊宁死不从,并道:“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

此事朝野议论,震动宋孝宗,孝宗认为是“秀才争闲气”,将朱熹调任,转由岳飞后人岳霖任提点刑狱,释放严蕊,判令从良,后来,严蕊被宋朝的宗室纳为妾,算是有了一个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受酷刑而不屈的严蕊赢得了人们的同情,证明了一个妓女的气节。在这场博弈中,朱熹的表现得如低贱小人,以如此残酷手段来对付一弱势妓女,成为他人生污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