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饮食对慢性肾衰病人尤为重要。

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经肾脏排泄,由于慢性肾衰病人的肾功能损害是渐进发展而不可逆转的,必然导致代谢废物的潴留,同时潴留的废物又反过来作用于人体各系统各脏器,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理饮食,有利于减轻代谢废物的潴留,延缓慢性肾衰的进程和恶化。但由于慢性肾衰病人及家属对饮食疗法的片面理解,不免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不吃盐少饮水

水肿是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病人最易感觉到的变化。由于大家都知道水、盐与水肿直接相关,所以许多病人都有“恐盐”“恐水”的心理,结果适得其反。

不吃盐会导致钠缺失,出现肌肉痉挛、低血压、低血容量、体位性低血压和肾功能的损伤。即使有水肿和少尿等症状,亦应采取低盐饮食,适当控制入水量。

限盐限水对有高血压、水肿、少尿的慢性肾衰病人是必要的,以免造成过多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和高血压等。但并非所有的病人都应限制水和盐,是否需要严格控制水、盐的摄取,应视具体情况由医生而定。

误区二素食减轻肾脏负担

慢性肾衰病人由于肾脏代谢能力下降,体内主要毒素如尿素、肌酐等在体内积聚,造成对身体的损害。而这些毒素均为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有的病人便因此长期素食,认为不吃肉就没有蛋白质。实际上这是对食物蛋白质的误解。

食物蛋白质来自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两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常主食如大米、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在8%~9%,豆类及豆制品的蛋白质含量可达20%以上,同时植物性蛋白含非必需氨基酸大于50%,含必需氨基酸少,且含钾高,因此不适合慢性肾衰病人。而动物性蛋白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大于50%,且含钾低,适宜于慢性肾衰病人。

因此,慢性肾衰病人宜适量进食含必需氨基酸高的动物性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肉,适当控制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当然,对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量也应有所控制,每日的摄入量可根据自己的血肌酐水平估算。

误区三饥饿疗法保护肾功能

慢性肾衰病人强调优质低蛋白饮食的同时,还须保证足够热量的供给,即保证机体有足够的能量供应,减少内源性蛋白质的分解,从而减轻氮质血症。

人们一般以糖作为热量供应的重要来源,大多数慢性肾衰病人每日主食量应控制在250~300克以下,尽量选用淀粉、澄面、藕粉、甘薯、蜂蜜、白糖、植物油以代替大米、面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临床上由于对慢性肾衰病人饮食的过分强调,以及病人对动物蛋白的误解,以至于部分病人采取所谓“饥饿疗法”,导致其营养不良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和低蛋白血症,且容易合并感染,加重病情,导致肾功能恶化。

误区四多喝骨头汤补钙强身

慢性肾衰病人多伴有钙、磷代谢失调,表现为低钙高磷血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恶心呕吐、食欲差、进食量少等原因导致钙的摄入不足,同时,由于消化道功能受到影响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钙在肠内吸收减少,病人常表现为低钙,同时,由于肾功能受损,排出磷的能力降低,且内分泌紊乱,因此病人存在高磷状态。

骨头汤中含有较多的磷,喝骨头汤摄入了大量的磷,造成磷在体内蓄积,加重了高磷血症。

实践证明,喝骨头汤不但改善不了钙缺乏,而且会由于血磷升高而加速肾功能损害。而低磷饮食可延缓肾功能不全引起的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性骨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