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是维持健康状态、延长寿命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健康的三大因素之一。在日常中,我们也经常特意的摄入一些食物以获取更多的营养,但往往存在着一些看似是养生,实则养病的营养误区!

牛奶被营养学家誉为“最接近完善的食物”,鸡蛋又有“全能营养王”之称,而早餐要注重营养。于是,很多人认为“一杯牛奶,一个鸡蛋”是最为合理优化,又富含营养的早餐。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早餐提供的能量应是全天总能量的25-30%,一杯牛奶加一个鸡蛋往往无法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其次,牛奶和鸡蛋都为优质蛋白类饮食,缺乏谷物、果蔬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会降低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影响组织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餐推荐标准

一顿及格的早餐不仅要质量高,不油腻,还要尽量吃到3类食物:淀粉类主食,2种及以上的优质蛋白,1-2种新鲜蔬果。

① 淀粉类主食:面包、粥、面条、包子、煎饼等,也添加土豆和红薯之类食物。

② 优质蛋白:牛奶、全鸡蛋、豆浆、豆腐脑、豆腐干、熟肉等。

③ 新鲜蔬果:凉拌小菜、蔬菜沙拉、直接吃水果等,也可以加在包子、面饼等食物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胶原蛋白,是延缓衰老必须补足的营养物质,25岁以后,胶原蛋白的流失会加快,皮肤也会逐渐失去弹性和光泽。但吃猪蹄、银耳无法以补充胶原蛋白而达到美容的目的。

猪蹄,虽然含有比较丰富的胶原蛋白,但经过胃肠道消化后,最终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胶原蛋白非常少,并达到不到美容的功效,反而有可能因猪蹄吃得过多而造成脂肪堆积。

而且,植物中几乎没有胶原蛋白,银耳也不例外。但银耳有美容效果,主要是其氨基酸、多糖等物质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胶原蛋白常识

食物补充胶原蛋白,效果非常有限,效率低下。目前比较常见的是直接皮下注射及口服纯天然无添加的小分子胶原蛋白肽等,但皮下直接注射有少数人会出现过敏症状,还需谨慎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火熬肉汤,时间久了汤色就会变奶白色,味道也更为浓厚,成为“高汤”,很多人认为其营养物质更丰富,其实不然。

肉、禽类在炖煮过程中,会慢慢溶解出蛋白质、磷脂、嘌呤碱等含氮浸出物,脂肪、热量也更高。

经常大量食用,会加重痛风、心血管疾病、三高、肾病等患者的病情,也会损伤胃黏膜,诱发或加重胃部疾病,甚至加大钙质的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健康煲汤注意点

煲汤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90分钟。鱼类和肉类煲汤,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但蔬菜加热20分钟以上,会造成维生素等不耐高温的营养物质的流失,更不宜长时间加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鲜榨果汁”听起来似乎很健康,但不能多喝。首先,榨汁过程中会流失膳食纤维、果胶等营养物质;其次,果汁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多酚类等抗氧化物会发生氧化反应;另外,一杯纯果汁基本上要3个左右的水果,糖分、热量都会成倍增加,长期饮用会增加肥胖、腹胀、腹痛等风险。

鲜榨果汁不如吃水果

鲜榨果汁或是蔬菜比较适宜蔬果摄入量过少、牙口不好的人群,正常群体建议直接吃水果、蔬菜,更为健康。

其营养物质更完善,饱腹感更强,也有利于清除肠道“垃圾”,辅助控制胆固醇、胰岛素、甘油三酯等,预防心血管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认为吃动物脂肪会诱发或加重肥胖、心血管疾病,但植物油不会,所以日常不吃任何动物油。

其实,绝大多数的植物油和动物油都是三酰甘油,和身上的肥肉是同一类化合物。植物油中主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油中是饱和脂肪酸,所以它们在常温下的状态不同。

而只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时才符合人体营养需求,所以没有必要完全排除动物脂肪的摄入,适当食用反而有利健康,包括心血管疾病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吃晚饭,即为节食,最可能出现的就是饿,影响肠胃健康。对健康群体,可能造成营养物质不足,轻则面色暗淡、精神萎靡,重则会因营养不良而诱发全身性的疾病;对减肥群体,即使减肥成功了,也很可能反弹;对康复期患者,营养成分不足,不仅会减缓康复进程,而且会增加复发的可能。

晚饭推荐食用量

“晚饭吃得少”不等于不吃晚饭,而是适当的少吃,七分饱即可,比如:吃1个拳头的主食,2个拳头左右的蔬菜,以及半个拳头的优质蛋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很大,中医又讲究食疗,很多人会因为专家说某些食物对身体好,就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出现不适症状。以秋季最为常见的红薯为例。

红薯防癌抗癌、降血脂、防便秘、强心脏、减肥、美容等作用。但食用过多,糖分可刺激产生大量胃酸,导致反酸烧心,损害消化道黏膜,刺激炎症的发生;氧化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造成腹胀、打嗝、肚子不适等症状。

健康饮食,适量重搭配

首先,每个机体都有差异,适宜别人的未必适宜你,不论食物有多好,食用后有不适感就不建议食用;其次,饮食需适量,保健价值再高,吃多了反而造成营养过剩、消化不良等症状。而且营养好,除了营养成分高,更要注重搭配,均衡营养才更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