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的李师傅是出租车司机,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经常在外就餐,总是饥一餐饱一顿的,时间一长就反复出现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食欲缺乏、反酸、烧心、嗳气等症状。不过在李师傅看来胃病又不是什么大问题,能拖就拖,实在熬不住了就去药店买一些抗酸剂、胃动力药和助消化药对付一阵子。可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李师傅的胃口越来越差,上述症状也越来越明显,胃痛得连出租车都开不了,而且还出现了黑便,他只好上医院看病。医生用同位素检测仪为他做了呼气试验以及相关检查,发现他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指数高达1400多。经过20多天的综合治疗,症状明显好转,脸色也红润起来,复查结果显示:HP感染已经被完全治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P与哪些疾病有关

前因后果:

1979年4月,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沃伦在一份胃黏膜活体标本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细菌,由于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沃伦意识到,这种细菌与慢性胃炎等疾病可能有密切关系。

然而,当时医学界普遍认为:健康的胃是无菌的,因为胃酸会将吞入的细菌迅速杀灭,细菌不可能在胃液的强酸环境中存活,而且当时医学界普遍认为胃酸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首要因素,即“无酸无溃疡”。由于沃伦的发现有悖于当时“正统”的医学理念,所以未能得到世人的承认。

后来沃伦邀请珀斯皇家医院消化科医生巴里·马歇尔参与他的课题研究,为了证实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病的罪魁祸首,马歇尔和另一位名叫莫里斯的医生自愿吞下了这些培养的细菌,结果都发生了胃病。通过积极治疗,马歇尔很快痊愈了,莫里斯却迁延不愈,费了好几年时间才治好。

直到1983年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报道了这项研究成果,才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注意,沃伦和马歇尔发现的这种细菌早期被命名为幽门弯曲菌,1989年被定名为“幽门螺杆菌”。

为此,马歇尔和沃伦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状细菌,长2.54微米,它像幽灵一样寄生在人体的胃黏膜层,是引起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罪魁祸首,还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HP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大约有90%的十二指肠溃疡、80%的胃溃疡和60%的胃炎是由HP感染所引起的。HP感染者已接近世界人口的一半,我国HP感染率超过60%。

怎样知道是否感染了HP

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当患者感染了HP后,早期会经常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餐后饱胀、食欲缺乏、口臭、反酸、烧心和嗳气等症状,病情发展严重时会出现身体消瘦乏力、呕吐、贫血、呕血、便血或黑便。

目前,检查和诊断HP感染的方法有多种,既可以采用侵入性的胃镜检查来获取黏膜组织并进行细菌培养或组织学检查,也可以采用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如可以通过血清学抗体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13C呼气试验、14C呼气试验等诊断HP感染。

其中尿素呼气实验被认为是非侵入性的“金标准”:病人口服13C、14C同位素标记的尿素后,如果胃中存在HP,它们分泌的尿素酶可将标记的尿素分解,患者在口服13C、14C尿素胶囊之后只要对着试管吹口气,通过质谱仪或红外分析仪来探测呼气中的13C、14C、CO2的量,即可帮助诊断HP感染,此检测不使用胃镜不取胃活体组织,患者只要在口服高科技核素标记的尿素胶囊之后对着试管吸口气,仪器就会灵敏、准确、全面测出患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一方法对患者无创伤、无痛苦、简便安全快速,而且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等特点,该方法还是根除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除幽灵有妙方

预防复发的关键是对胃溃疡病人使用甲氰米胍或雷尼替丁等抑制胃酸药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溃疡治愈后如果不根治HP,一年以后有58%的病人会复发;如果彻底根治HP,一年以后复发的只有2.6%,两者相差22倍。因此,对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不论溃疡是初发还是复发,不论溃疡是活动期或静止期,也不论有无并发症(出血、穿孔),都必须给予根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