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华,拒绝平庸! 这里的文章,每篇都值得一读!

山道平缓得几乎看不出来是在上山,宽阔平整,从南大门到达美庐,足足21公里,其间树木葱茏,多为水杉,冷杉,笔直高大。谁能想到这座山,二十二年中竟然两次影响中国。

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庐山。

到庐山,念念不忘,不为山水,只为那两次会议,一次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蒋公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抗战宣言:地不分南北,人无老幼,全民抗战。一次是1959年7月2日—8月16日庐山会议,庐山会议原本是为了“纠左”,但会后却在全国展开了“反右倾运动”(反对以彭德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上万名党员受到了批判。其中大部分的党员在1962年被平反,恢复了工作;但设下了底线:“谁都能平反,唯独彭德怀不能平反。”

住在陈诚别墅,1898年一位美国小姐建,1933年陈诚购得。此处与美庐别墅近在咫尺(原本订美庐山庄,被携程所误。订到房间三天之后,携程电话突然称美庐客房已满,被迫取消)。跑步途径美庐别墅,庐山会议旧址(人民剧院)、抗战博物馆、庐山大厦(庐山国军军官团训练营旧址),想起七八十年前,蒋公、陈诚、何应钦、薛岳、李宗仁、汤恩伯、白崇禧、名将们在此拾阶而上;六十年前,毛刘周朱彭刘林罗陳粟叶帅陈伯达登临庐山,会风由风趣和谐转为疾风骤雨,路旁松柏垂首注视。而今全都墓木已拱,名人名将都已化为腐朽,感慨万千,泫然欲泣。

如此柔美之庐山,缘何让两位领袖在此做出决断,对中国产生如此重大深远之影响?

蒋介石据说在庐山总共住了773天,毛先生住了137天。

最重要的一次是庐山抗战宣言(谈话会),一次是1946年马歇尔来华调停国共内战,蒋介石就是在庐山听从了马歇尔的建议,休兵。白崇禧指挥的远征军悍勇兵团本来已经把林彪追到了松花江畔,林的兵马几乎退到了朝鲜,面临覆灭命运。蒋公一纸命令停战,半年后,卷土重来的民主联军判若两人,如虎添翼。

李某调出来庐山抗战宣言的原文,发现并不如网上所节选的掷地有声,大半部分是求和,然后就是求同情。历史的面纱不经揭开,如同背影曼妙的少女,一转身实为丑妇,五味杂陈。

“芦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芦事的解决。”,“总之,政府对于芦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常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这是带领中国军民浴血抗战八年的英雄领袖蒋公原话,有没有豪言壮语?更多委婉柔弱,得悉英雄铁血背后竟是如此,沉痛吗?是否该长歌当哭?

庐山柔媚阴柔,符合蒋先生的性格,所以他喜欢常驻此地并做重要决断便不足为奇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蒋公选择庐山实在是名副其实。蒋公浙江人,少杀伐决断,对于政敌多流放留洋了事,杀掉的则极为罕见。

蒋冯阎桂四派军阀中原大战,其他三派打输了,蒋氏怎么处理?为首的出外考察或赋闲,转转就回来。冯玉祥回头还当上了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阎老西还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后来还指挥了台儿庄会战,后来还当上了代总统;白崇禧更不用说,其后多次指挥国军大兵团作战,还担任了国防部长。

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发动兵变囚禁蒋介石,这是该死之罪吧?蒋介石不杀他们,张学良善终,活到100岁,杨虎城出国留洋,偷回大陆之后被捕,判刑也才十二年,快撤离大陆前才被杀掉。

蒋光鼐、蔡廷锴在福建发动兵变,失败后也没咋滴,出洋或者到香港转转,回来后也能在民国政府任职。

汪精卫、胡汉民、孙科是蒋的政敌,蒋从来也没有对他们人身造成伤害。何应钦在桂系逼宫,不表态不支持,让蒋介石第一次下野,最后还是好好的当他的一级上将、陆军总司令。

唐生智曾三次反蒋,后来还是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南京保卫战时担任司令长官。

那么,我们看看这些被饶恕的政敌,是怎么对待蒋中正呢?

冯玉祥,1946年之后极力反蒋,与苏联中共握手结盟,死在黑海轮船上;李宗仁在任副总统期间,逼蒋下野,过了一把代总统的瘾,晚年回到中国大陆,投奔中共。白崇禧在最后一场逼蒋下野也立了功劳,还好,死在了台湾。

张学良,大半辈子软禁,终于说了良心话,九一八事变不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而是他亲自下令。

蒋光鼐、蔡廷锴在1936年又再次发动了“两广事变”,1948年之后都投奔了中共,组建了民主促进会。

汪精卫就不用说,组建南京伪政权,成为臭名昭著的汉奸,带出了100多万伪军。

蒋中正对这些政敌的宽容,实际给国民党政权带来的伤害莫可估量。

蒋与马歇尔会谈后,在庐山做出的停战决定,对于国民政府则是致命的。白先勇在回忆他父亲白崇禧的时候,追忆了白崇禧的原话:国军断送在这场停战里。

庐山柔媚宜居,尤其是山腰腹地的牯岭镇,早年通商口岸时由英美等国人发现并开拓建设别墅群,民国时候为大量民国要人所购得,牯岭镇成为民国政府的避暑山庄或者北戴河。居住庐山773天,年平均以30天计算,蒋介石在庐山也住过了25年,多么惊人的数字!从他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到1949年败撤大陆,年数相当。

相比于抵抗日寇的决心和忍耐,蒋公对于国内政敌确实是出奇的仁慈柔弱,这在中国历史统治者中是不是绝无仅有的呢?

答案:不是。有一个皇帝性格和他几乎是孪生兄弟。

我所尊敬的柏杨先生曰:“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

其余四人也就罢了,苻坚可能不为大家所熟知,但若把他和蒋中正相比,大家便会发现两人出奇地相似。

先说说苻坚吧,前秦天王,励精图治。身处十六国大混乱时期,成功消灭北方各族政权,任用王猛,推行一系列改革,终令国家强盛。在位三十年,国家强大,人民富足,眼看着就要统一中国了,在淝水之战中却意外地败给了东晋,最后身死国灭,北方政权再次陷入混战。

史载苻坚“姿貌瓖伟,质性过人”,雄才大略,宅心仁厚。范文澜评价他:“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然而就是这个仁心害了他,也葬送了前秦帝国统一中国的机会。

苻坚,当苻生五个弟弟谋反时,不想杀,还和其中四人约定不作追究;苻重谋反,第一次是得到了赦免;慕容垂投降,苻坚收留并重用为冠军将军,京兆尹(相当于三十八集团军军长兼北京市委书记);羌族部落首领姚苌战败投降,后被任命为龙骧将军。

前秦灭掉前燕之后,苻坚容留前燕皇帝慕容暐及其全体皇族在长安居住,待若贵宾上士,包括慕容冲亦宠幸为娈童。及至慕容冲率军攻击长安城时,苻坚仍不忍杀掉慕容暐。直到慕容暐要里应外合消息泄露之后,苻坚这才杀掉城中的鲜卑皇族。自此之后,灭人国者如果不忍心对亡国家族下绝杀令,劝谏者往往援引苻坚为“柔仁邀名”的案例,致使后代亡国之皇族少有保全者。

淝水之战后,被苻坚重用的慕容垂、姚苌先后复国、立国,给了前秦帝国致命一击,尤其是姚苌,苻坚待之甚厚,最后却死在了他手里。

历史学家陈登原认为苻坚有四大善事: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历观中国古代君王,真正能做到这四点的寥寥无几。苻坚与王猛君臣相得,明锐果决,想得到的一定要成功,豪俊不凡,但可惜的是矜大好功,不知休息民生,怀妇人之仁,在内有慕容垂等未除之时又大举伐晋,一跌而失天下,成为后世讥讽攻击的目标。

明太祖朱元璋曰:“石勒当晋室初乱,不逢勍敌,故易以成功。苻坚当天下争战日久,智勇相角,故难以为力。夫亲履行阵,战胜攻克,坚固不如勒;量能容物,不杀降附,勒亦不如坚。然勒聪察有余而果断不足,故驯致石季龙之祸;坚聪敏不足而宽厚有余,故养成慕容氏父子之乱。俱未再世而族类夷灭,所谓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也。”(《明太祖宝训》)

此言信然,用之蒋中正身上亦十分妥帖。

打败了蒋公的毛老人家,对庐山也是情有独钟。庐山的三次会议,都是极其重要,由此也成为他最重要的决策地之一。原先住美庐,后来是住进专门为他修的庐林一号别墅。后来住马歇尔住过的175号别墅,三次会议总计住了137天。

从1959年庐山会议看,毛老人家深得太极精髓,出手绵软,然招招致命。因为大家都懂的缘故,不可描述。写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言(被很多传记作家写过):毛公最先住进美庐时哈哈大笑,指着美庐对周公曰,这字倒过来不就是大王八嘛!庐山的柔美在毛先生眼中也截然不同,他那首著名的诗作: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愣是把情诗写成了战斗的诗篇。

不擅诗词的蒋先生在美庐留下一个真实故事,美庐门前小溪的石桥名为美玲桥,原先是木桥,宋美龄行走时高跟鞋卡在木板里,十分尴尬。蒋先生知道了,请人为夫人重修了一座石拱桥,拱桥长不过二三米,宽不过一米多,朴实无华,游人行走如常,桥下溪水潺潺。

初上庐山首日晨跑,庐山人民剧院即原庐山会议会场门尚未开,绕行流连忘返;次日再来,步入会场即见布置一如六十年前,茶杯,铭牌摆放如昨;蒋公1937年7月17日宣读庐山抗战宣言谈话会的会场仅与之相隔数十米,铭牌茶杯俱在,唯简陋狭窄许多,气场不能匹配。毛公第一次庐山会议的录像在一楼循环播放,游泳、散步,抽烟,笑谈,毛刘周朱,康生,贺彭林罗,刘邓陈粟谭谢,一时多少英雄豪杰!

蒋公庐山会议第一期,共邀请158人,气氛比较难拿,非党非军非社团,除了主角蒋介石,汪精卫,国民党要人于右任、冯玉祥、李烈钧、戴传贤等,还有张伯苓、蒋梦麟、胡适之各界名流以及各界党派代表,名为谈话会更像是吹风恳谈会,此时慷慨陈词距离蒋公被俘不过7个月。

国共两处会场处在同一栋大楼里,相隔不过数十米,时间间隔二十二年,时间若能截停,回声若能保留,两方英雄当能遥相呼应。

如梦如幻,如痴如醉,如历穿越,念念在兹,是为记。

附录:

蒋公原文如下——
“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芦沟桥事变,不但我举国民众悲愤不止,世界舆论也都异常震惊。此事发展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诸位关心国难,对此事件,当然是特别关切,兹将关于此事件之几点要义,为诸君坦白说明之。

第一、中国民族本是酷爱和平,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向来主张对内求自存,对外求共存。本年2月三中全会宣言,于此更有明确的宣示。近两年来的对日外交,一秉此旨,向前努力,希望把过去各种轨外的乱态,统统纳入外交的正轨,去谋正当解决,这种苦心与事实,国内大都可共见。我常觉得,我们要应付国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们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绝对的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是此理。前年五全大会,本人外交报告所谓:“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跟着今年二月中全会对于“最后关头”的解释,充分表示我们对于和平的爱护。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第二、这次芦沟桥事件发生以后,或有人以为是偶然突发的,但一月来对方舆论,或外交上直接间接的表示,都使我们觉到事变发生的征兆。而且在事变发生的前后,还传播著种种的新闻,说是什么要扩大塘沽协定的范围,要扩大冀东伪组织,要驱逐第二十九军,要逼迫宋哲元离开,诸如此类的传闻,不胜枚举。可想见这一次事件,并不是偶然。从这次事变的经过,知道人家处心积虑的谋我之亟,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眼前如果要求平安无事,只有让人家军队无限制的出入于我们的国土,而我们本国军队反要忍受限制,不能在本国土地内自由驻在,或是人家向中国军队开枪,而我们不能还枪。换言之,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临到这极人世悲惨之境地。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我们的东四省失陷,已有了6年之久,继之以塘沽协定,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芦沟桥。如果芦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所以芦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第三、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逼不得已的办法。我们全国国民必能信任政府已在整个的准备中,因为我们是弱国,又因为拥护和平是我们的国策,所以不可求战;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所以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第四、芦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芦事的解决。但是我们的立场有极明显的四点:

(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
(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
(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
(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的约束。

这四点立场,是弱国外交最低限度,如果对方犹能设身处地为东方民族作一个远大的打算,不想促成两国关系达于最后关头,不愿造成中日两国世代永远的仇恨,对于我们这最低限度之立场,应该不致于漠视。

总之,政府对于芦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常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将此意转达于社会,俾咸能明了局势,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待的。”

苹果手机用户请扫描下图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