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于会,字号左岸,55岁,乡镇教师。大学时期100米成绩11秒50,跳远6.80m。工作后缺少锻炼引发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2014年重拾跑步,首马420,PB319,之后进军超马。他的训练方式以大跑量著称,最近5个月,累积跑量5826公里,平均月跑量1000公里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份,他开始把自己的月跑量从原来的800公里左右提高到了1000公里以上,在炎热的8月份,跑量更是达到了1200公里,基本上是每天一个马拉松。

现在,他可以轻松做到50公里不补水,不吃东西;连续奔跑100公里不休息,24小时以上不睡觉。

有人问他:“你这样痴迷于跑步究竟为了什么?”

他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终生奔跑的真正跑者,我要把人生的最后一口气留在跑道上。”

1、在山野中奔跑,百米11秒50,跳远6米80

颜于会,大家习惯称他左岸,1962年出生在浙江丽水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在山野中奔跑、田间劳作,每日风餐露宿、粗茶淡饭,让他自然而然形成了强健的体魄。

少年时代,他是运动会上的常客,而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比赛是在五七高中。

70年代的校园,学生们年龄相差比较大,一次校运会百米比赛上,只有十五岁、身材最矮小的左岸面对一众十八九岁的对手,几乎毫无胜算。但是他拼尽全力,竟以微弱的优势赢得第一名,由此一场比赛,也让他成为了校园明星。

时隔多年,当同学们再次相遇,仍有人提及那时的情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体育能力突出,并且非常喜爱跑步,左岸决定大学报考体育专业,而刚刚恢复高考制度的几年里,招生人数极少,而且每年的体育招考都要经过县、市两级筛选。特别是市里的复试非常严格,尽管在考体校的训练中,左岸的百米最好成绩跑出了11秒50,但他连续三年考学发挥不佳,因跳远踩线出界而失败。

不得已,他决定以文化课考取高校,三年后,他考上大专,学习中文。虽然没有考上体育专业,但是大学期间的左岸依然热衷于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很显然,有着12秒左右百米水平的他,不需要下太多功夫就可以轻松战胜学校的所有非体育专业的对手。

“记得刚刚入学时,有一次跑50米,我跑出了6秒02的成绩,引起了学校的惊呼。”左岸说。

尽管如此,他毕竟学习的已经不再是体育专业,大学期间的跑步、游泳、打球都只能是业余爱好,三年一晃而过,青春不再,等待他的是漫长的人生路。

从大专中文系毕业之后,左岸进入乡镇教书,这一教就是29年,再没有过青春年少时对体育的疯狂,当年轮的圈数放大到50多岁以后,大腹便便,油光满面就成了他的标志,可想而知,单位的体检报告也亮起了串串红灯,脂肪肝、三高自然不少,全身上下到处都是问题。

再这样下去身体会垮掉的,他准备开始运动,找回青春的活力。之后,小妹送了他一辆自行车,他开始骑车锻炼。

当体重逐渐减轻,身体状态趋向健康,他回想起曾经校园里善于奔跑的自己,萌生了重新跑步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秋,左岸为了健康下决心开始跑步。开始没有什么计划,每天的练习非常散乱,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只要能跑就行。每次大约只跑1公里上下,很少超过2公里。所以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篇报道:一位温州的小青年三年跑了100场马拉松。

这引起了左岸极大的兴趣,他更加坚信了“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相信马拉松能够消除他的将军肚,告别脂肪肝,让身体越来越健康。2014年底,他开始将自己的单次跑量提升到10公里。

2、53岁,从全马420到319,边照顾母亲边跑步

2015年3月,左岸聚集起跑友,自发组建了自己的马拉松长跑协会,从此以后,就真正的开始了马拉松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是中国马拉松的发展年,也是左岸奔跑的开始,长跑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享受,逐渐,他的身体越来越结实,体检各项指标都回归正常,这也给了他更大的自信和鼓舞。他下定决心要跑遍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全马成绩要跑进3小时。

不仅如此,经过几番冲动,以是知天命年龄的左岸甚至打算辞职回家做职业跑家(当然,并没有辞职),想要练成日跑50公里的能力,离开家乡,以天下为家、奔跑为生。他要周游四方去演讲,宣传马拉松,宣传奔跑健康,宣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行动也证明了他的决心,这一年,他跑了泰山、宁波、杭州、福州、温州、苏州等10多场全马,成绩从420提升到330,并在2015年12月6日跑出322的成绩。

然而,大喜之后必有大悲,高山之后定有深谷。短短半年时间里,因为左岸的蛮干、无节制奔跑,很快就把双脚跑成了重伤,严重的时候,几乎难以着地,不能行走。

在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他养伤两个多月,而所有的好成绩,都是他带伤玩命拼出来的,每到比赛前的早晨,左岸都必须早早起床,把受伤部位喷上药水,在关节处贴上止痛膏。那个样子,根本就是一个从战场上败退下来的残兵败将,还哪里像个赶赴前线的战士。

就这样,2016年,他有一半时间都在养伤,心情败坏,意志消沉,几乎没有了继续参赛的能力,而这一年,他也仅仅将自己的成绩提到了3分钟,由原来的322到PB319。他也自称这是自己马拉松征程的灰色一年。

不仅如此,人生难以预料之事十有八九,2016年底,左岸的老母亲不幸轻度中风,住进了医院,老人家不能行走,不能自理,他必须在单位与医院之间来回奔波,日夜守护。他们也曾请过保姆,但左岸担心保姆照顾不周,每晚都是自己亲自守夜,亲自喂食,亲自给母亲洗漱。

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母亲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身体状况有了小小的好转,左岸才把母亲接回家中。就这样,他开始了一个人照顾父母二老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岸是一个善于安排生活的人。开始,他每天夜里都要起来两次以上,照顾母亲上厕所、喝水;等到早晨5点,他就打点一切,立即出外奔跑。那些日子,他每天的跑量均控制在26公里,不敢跑太长时间。

然后回来给母亲洗漱、喂药、进食。等把二老都照顾好了,他就赶紧去上班。中午、晚上,他回来依旧重复着这些照顾母亲的事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大约过了四个月,母亲的病情日渐好转,气色也越来越好,头脑也开始清醒,并慢慢能够起床。灰暗落寞之后,必然是阳光。伤痛的折磨加上照顾母亲的忙碌过后,左岸重新振作起来,2017年开始,向超级马拉松发起冲击。

3、进军超级马拉松

年初,有两位年轻的兄弟找到他,想尝试百公里跑,并邀请左岸一起参加。考虑到自己的伤病和母亲的病情,起初他比较犹豫,但是为了鼓励年轻人的勇气,也为了证实自己的奔跑能力,他决定参加这次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14日,经过匆忙的准备,在浓浓婚纱摄影的赞助下,左岸一行四人,从凌晨2时出发,经过14小时的艰难奔跑,到达丽水,终于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百公里挑战。

也是从这开始,他迷上了超马。仅仅半个月过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又单独挑战115公里取得成功。之后相继完成了125公里、130公里和150公里的挑战。左岸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年度目标,2017年,他要完成200公里挑战,并把目标地点设在了温州。

他有一个超马征程计划:以生活地为起点,向东南西北出征。东征温州,是他的首发之战;然后是北征杭州350到400公里;以及更远的南征福州;西征南昌。

超马挑战的不断成功,让他重新找回了起初跑步的斗志。5月,左岸发起了一个“庆五一挑战百公里马拉松全国大联跑”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50多位百公里勇士前来挑战,1700多人参与助跑。这次活动,也让他刷出了自己当时的最远距离152公里。

庆五一大联跑的举行,也让左岸的跑马热情愈发高涨。他计划每月组织一次全国性的大挑战,规模要一次高过一次,在三年之内组织环青海湖660公里跑。经过他不断努力,身边很快聚集了一批超马高手和超马迷并组成了自己的战队,其中不乏大赛冠军和跑步界的精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给这个战队命名为“骆驼战队”,以三只结伴跋涉的骆驼作为徽标,以汪国真的一句名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作为口号。

之后,左岸受到一位宁波奔跑小伙阿堇单人无保障环跑浙江的启发,开始了单独一人无保障跑百公里的训练。

4、他的目标,是远征白令海峡?还是亚欧大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从五月份开始,他每个月一定要安排一次百公里以上的训练,截至九月底,他已经完成了10个百公里以上训练,最远距离167公里,从浙江松阳跑到衢州,用时26小时,不睡觉,战胜正午34度高温,翻越众多山坡,到达目的地。

这样的训练,即使是在七八两个月的酷暑天气里,他也会在周末每天奔跑六七十公里。而平时每天的跑量,都保持在32公里以上,几乎雷打不动。即使有再重要的事情,他也必定要半夜一二点钟起床,先把奔跑的任务完成再说。

他的无保障奔跑,是一般人不敢想象的。他从不带能量补给,不带食品,甚至不带水。在他身上能够找到的东西,就是一部记录里程用的手机,防暑袪伤药品,和一条打狗棒。尽管他一直都是半夜出发,但他从来没有用过头灯。要喝水进食,他就找山村的小店,但从来不停下来歇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负重减到最少,训练超强的忍耐力,能够适应极其艰难的奔跑环境。

“裸跑的骆驼——左岸”也因此在跑友中传扬出去了。

在高跑量的过程中,左岸遇到了意外情况,6月下旬,他被一条很熟悉的狗咬伤了,医生说20天不能做剧烈运动,从此他由原来的跑步改为分段行走,但依旧坚持每天30多公里的路程,月跑量都超过1000公里以上。

他的高跑量引起了很多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用“中国版阿甘”、“再版陈盆宾”、“ 印度的萨米尔”等等来形容他,但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跑步爱好者,与其他人毫无关系。

他的偶像有一个,就是汕头大学67岁的林经动教授。

林老先生从汕头出发,翻山越岭北征山东莱州2500公里,宣传健康奔跑与素食,每天匀速前行,科学合理。跑到目的地还能立即投入比赛,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格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29年,他也马上准备退休,之后全力以赴奔跑。

“练成日跑50公里的脚力,然后远征,做一个终生奔跑的真正跑者,把人生的最后一口气留在跑道上。这是2015年我踏入奔跑行列之始,就立下的人生目标。至于我的远征在哪里?是神州大地?是亚欧大陆?或者是穿越地中海、白岭海峡?请拭目以待吧。”左岸说。

为了这个目标,他默默地努力,痛并快乐。而真正的远行征战,可能还要时日的考验。

照片由左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