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耀兮在桃花山工作室

小酌:心性水墨

多年以来,那个模糊飘浮的成象一直在大脑深处徘徊,尽管我一次又一次的试图将它拿捏,却总像水中月镜中花。时至今日,在相持与观望、深究与通灵中交错共融,依稀就着深秋的月夜,突然觉得,它多么像潜意识里植入的一颗新鲜的种子。

如果可以,我便把这颗种子称为“心性水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耀兮作品

“心性”,本属中国古典哲学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上据资料记载儒、道、佛三家皆有丰富的心性思想。以儒家心性思想成熟较早,孟子说“尽心知性”。《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讲“心性不异,即心即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明心见性,心性一体。心性,指心的本性、实性,是心未被烦恼妄念遮蔽的本来面目。而在老庄哲学中,更具有道法自然和无为合道的论述,道家所谓“性”,是“自己如尔”的自然属性。《老子》有:“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蹊”。

查阅《辞海》说:“心”,为心思,心意。“性”,佛教名词,与“相”相对,指事物内在的和不可改变的本质。《大智度论》卷三十一,“性各自有,不待因缘,若待因缘,则是作法,不名为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耀兮作品

可见“心性”并不陌生,尤其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长的文脉中,它已是悄然流淌在体内的DNA基因。

所以,在我的思考中: “心”是无极的一面镜子,是本源。“性”是飘在镜面上的念头,心象,意识。“心性”便是无中生有的镜像投射。所谓的“无”,并非虚无,是物质实像的反观、延伸、超越或启示。心性水墨呈现的并非是眼前物质的实相本生,它指向灵魂。心性水墨要求以个体体验为线索,抛弃经验,当下觉知。

世界在我们的心智与心性之上,是可感觉、可意念、可设计、可创造的。克里希那穆提说:如果你没有光,你就无法帮助别人拥有它。

时空转移,传统中国画源远流长,如果从伏羲画卦、苍颉造字算起,经过旧时器时代到最繁华的唐宋,再到明清、民国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传统中国画从技法上可分为:工笔、写意、工兼写。从画种类可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继“八五思潮”以来,多元文化又将实验水墨推上了当代艺术之列,它系中国现当代文化发展过程的产物,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但又不属于西方,根植在传统中,也不属于传统的。我曾迷惑如此中西合璧的中国当代水墨是否包含了“心性水墨”的成份?或许它们本身就有着内在的关联?艺术除了中与西之外,是否还有一种中和的灰色地带?它不带有偏向性,以往的二元对立论随着时空的推移而成为过去?如是这样,心性水墨,便是使用中国功夫,观照人类的精神家园,并执有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耀兮作品

所以,无论从分类上看还是从技法上看,“心性水墨”都还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它带着祖先的DNA呱呱坠地,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世界,它天真的小脑袋洁净得就像一张透明的白纸,任何一丝一毫细小的东西闪过,都会在它的心空留下痕迹。它的世界博大精深,它的任务空前而艰巨。但它好玩的天性和自由无拘的个性或许会让它走过不少弯路,尝试不少失败,度过不少孤独寂寞,见过不少虚情假意胡说八道之人,独自穿越漫长的黑夜。但,这正是它一步一步成长的阶梯。

假如这颗种子成立,我便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它的成熟,穿过黑夜迎来黎明。

2017年10月桃花山居 胡耀兮

胡耀兮(字:东西,号:cicy)独立艺术人。

生于重庆永川,现居重庆。

1997年自修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教育专业。

2002年研修毕业于西南大学“中国画方向”研究生班。

致力于当代水墨艺术的研究与创作。

画家圈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