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要想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我们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入手。

基础概念:条件反射

在19世纪末期,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这些实验很快受到全世界生物学家的注意。巴甫洛夫致力于神经系统如何支配行为的工作。他通过研究狗产生唾液的种种方式揭示了一些学习行为的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描述试验是这样的,巴甫洛夫发现狗狗每次看到实物的时候嘴里会分泌很多唾液,于是在每次喂狗的时候同时按响一个蜂鸣器(铃铛),长时间之后只要他按蜂鸣器狗狗就会分泌唾液,这种反射便叫做条件反射。(动物先天的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它是相对于条件反射而言的。在对条件反射的研究中,作为应该与条件刺激相结合的非条件反射常常应用食物性反射),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所以巴甫洛夫有时又把条件反射称为心理反射或信号反射。

一、言传身教

任何好的习惯养成,父母都是最好的最天然的老师,因为孩子每天都在受着父母的影响。世界著名化学家、炸药的发明者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对社会责任感就是来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诺贝尔的父亲老诺贝尔对研制炸药特别感兴趣。一次,诺贝尔问父亲:“炸药是伤人的可怕东西,为什么还要研制它?”老诺贝尔这样回答孩子说:“虽然炸药会伤人,但是,我们要用炸药来开凿矿山、采集石头、修筑公路、铁路、水坝,为人民造福。”听了父亲的话,诺贝尔接着说;“我长大了,也要研制炸药,用它造福人类。”可见,父亲的责任感、事业心对诺贝尔的影响很大。自己平时的人生感悟、道理都可以和孩子说,教育不用等时间。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如把洗青菜的家务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便不能吃所有的菜。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任何事情都要自己负责

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说:“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只有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什么后果,他才会对自己的行为去负责任。要告诉孩子不检查的坏处,并且要为这个坏处负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拒绝拖延,重在坚持

拖延症成为现在很多孩子的通病,拖延症不仅不利于好习惯的养成,严重的拖延症还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如果你的孩子有拖延症,请看妈咪说科普之前的视频。

四、让孩子体验成功

当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家长要给予积极肯定,因为任何成绩都是在克服困难的基础上取得的。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

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的确,习惯使人的思维模式自动化,使人的行为不由自主,因而一个人的习惯直接决定着其人生成败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