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听得不好,谁来承担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有责任

一个听力正常的4岁孩子在生活中总共听到约4600万句话,花费约20000个小时学习听到的信息,并花费约10000小时实践学习到的东西。

所以对于患有听力损失的孩子来说,他们必须更充分地接触清晰的语言。

那么,家长如何让自己的听障宝宝也达到这些目标呢?

要使孩子在语言和识字方面取得成功,父母就需要了解语言刺激的重要性,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每时每刻的倾听,并引导他们接触语言、练习说话和读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尽早发现孩子的听力障碍;

2. 尽早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助听设备并监测其工作状态;

3. 丰富孩子的语言环境;

4. 通过教学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听力损失;

5. 持续观察孩子的听力及言语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提示,以下几点十分不利:

宝妈宝爸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1. 没有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2. 没有按照听力师建议复筛;

3. 孩子没有使用助听设备;

4. 助听设备不适合,无法让孩子听到舒适的声音;

5. 孩子没有接受听觉口语康复训练;

6. 无法为孩子提供大量的语言刺激;

7. 孩子存在影响学习的其它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力师有责任

在孩子被确诊听力障碍后,家庭的后续跟进十分重要。如果家庭没有按建议跟进,听力师有很大的责任。

听力师需要知道哪些孩子在新生儿筛查或复筛中未通过,找到这些家庭并跟踪管理。

由于儿童处于大脑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听力损失需要迫切得到补救。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跟进,听力师需要考虑以下原因:

1. 家长是否明白听力损失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2. 对弱听儿童的社会关注度是否不够?

3. 家庭经济是否不足以支撑?

听力师需要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帮助这些家庭理解后续跟进的重要性。

听力师需要确保儿童与助听设备相适应,使他们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听觉信息,从而为语言学习打下基础。

听力师还必须验证助听设备的效果,在安静环境和背景噪音环境中保持良好舒适的对话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也有责任

孩子们不愿意使用助听设备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考虑助听设备的问题。设备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凭借助听设备听得很好,他就会愿意佩戴;如果一个孩子不想佩戴助听设备,首先要担心的是,孩子是否听得很清楚。

如果声音不够大,孩子听不清,就要考虑助听设备的型号功率是否适合孩子的听力损失。如果声音太大,让孩子感到不舒服,孩子同样会拒绝。

如果存在失真,信号不清楚,那么这个助听设备可能出现了故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状态

其次需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状态,父母如果难以接受孩子听力损失的事实,家中长辈不能正视孩子的听力损失。

这些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导致他们不愿意佩戴象征听力损失的助听设备。

如果孩子拒绝佩戴助听设备,父母和听力师需要去了解他们,鼓励他们,而不是谴责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术发达的今天,听力障碍的孩子通过佩戴合适的助听设备,并且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完全可以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重新融入到社会之中。

儿童听力言语康复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父母、听力师、孩子需共同努力,承担好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