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需求对教育管理有着全新的要求。在中国这样急需人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国家,教育管理又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许多人坚持所谓墨守成规,也有人大刀阔斧搞所谓改革创新,孰是孰非尚且难下论断,但必定有一个适用于所有体制的检验标准--实践超脱于实践的管理形式无非成为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义到底对我们现代教育管理有怎样的影响 ,我想通过一定的实例进行浅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丰田以5s管理体制(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实现了自身的飞跃,时至今日,这种体制仍然具有很大影响力,许多中国企业都争相效仿。如今,一些学校也标榜管理体制创新,大呼5s之好处,然而其结果并不一定如意。

对于5s体制,一些学校往往理解往往是的不到位的。5s的初衷是为企业盈利而服务,这就意味着如果要想引入学校,就必须进行体制上的变革。5s的初衷并不是制定一个死标准以方便管理,而是提高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然而,有些高中学校提出“定期(往往是一天三到五次)整理,并将限制书本的高度,剩下全部放在壁橱内,以达到常做计划的目的,表面上是浪费时间,实际上是节约时间”,该说法可以说是毫无现实依据可言 。经历过高中学习阶段的人都知道,高中学习时间之紧,任务之重,让学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与此同时,由于高中阶段知识的综合性,每节课教师所用材料之宽泛不定,材料数量很多,学生跟着教师走,需要随着老师的思路与要求随时更换手头的材料,根本没有时间去每节课做计划。这样的体制往往导致一个结果,学生下课后与老师交流讨论的时间与自我酝酿反思的时间被挤压,收拾整理时间反而占了大多数;并且教师临时布置新的任务,而相关材料又不在身边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与课堂秩序。这一切没有解决方法吗?并不是。其实只需要一个小小的书立,就可以既让桌面整洁又可以快速的找到资料。然而在学校中往往被禁止。那么学校的为什么要如此做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学校中的泛滥。我相信,绝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为学生着想的,因为他们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但高高在上的校领导不知道,高中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考入理想的大学。而学校的目的则是提升生源质量和扩大学校影响力。学生与校领导的根本利益的不同,决定了校领导不会为学生着想,而只是为了学校的生源,宣传和自己的所谓“政绩”罢了。学校作为一个党支部,一个事业单位,在决策上贯彻党和政府的意志与目的是必然要求。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才能做到为人民谋福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然而现阶段在这方面却存在一定纰漏。学校决策层往往会形成一个集权化体制,由一个领导独大,家长与学生的诉求,往往会被理解成“不懂教育”,教师的诉求,往往会被理解成“偷懒,工作懈怠”。殊不知,这些基层民众所希望的,往往是最科学的。谁都不想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每个人有都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公民,理应有思考能力。然而,学校领导往往自行独断,“我们不会这样做,以后也不会这样做”。决策上的错误不加掩盖,怕丢了面子,决策过程中又不能很好的听取民意,吸取民智,这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这究竟是为人民办的满意教育,还是某位领导的一言堂?更可怕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学生,一旦发出声音,就会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谴责学生,认为学校都是为了你好。然而,学校与学生的内部矛盾,如果无法在内部得到很好的解决,学生在学校面前又属于弱势群体,外扬出去也无可厚非。政府有舆论监督,为什么一所小小的学校,就不敢直面现实呢?若是这种风气自上而下蔓延,那可能不光学校领导层,连学生组织也会充满官僚气息。学校在决策时不能是某些少数领导一拍脑门的决定,而是要经过仔细论证与实验的。可悲的是,中国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做不到这一点,这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形式主义的最大体现,还是在于执行层面。为了迎接各种所谓评比督查,为了备战各种招生竞争,学校更会罔顾学生利益,大搞形式主义。我们所熟悉的“瞪起眼来”等一系列形式主义用词也应运而生。为了督导,学习可以不学,大扫除一定要好好搞。学校的名片是靠学生素质建立起来的,学校的成绩是靠日常努力得来的,这样搞形式,就是中国式教育模式的悲哀体现。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教育,既想要素质教育,又想抓应试教育,这就形成了“不伦不类”的学校。学生想用功,不行,这不是素质教育;学生想快乐的学,不行,你还要应试。这是很可怕的。为此,学校领导在执行那不堪的决策时,更不会把学生利益作为首要甚至有学校出现领导挖苦某些班级的现象。每天领导的巡查让基层教师,班主任与学生苦不堪言,因为他们查的不是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而是桌子上书多不多,黑板上有多少字,班级布置的怎么样。诚然,这些反映了一个班级的整体风貌,但这么做是明显的忽略主要矛盾,撑场面,摆面子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形式主义的危害不仅仅在于现阶段对教育管理的影响,更重要的在于学校深深的给学生烙下了形式主义的价值观。我不敢去想象从小到大在形式主义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到社会上,参加工作,走上领导岗位后会发生什么。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注意和思考的。